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思想周刊·前沿】高空“作业”,并不“励志”
2019-10-15 08: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对孩子们“高空作业”善意的鼓励当然无可厚非,但一味拔高溢美则略显夸张。

  道理非常简单,做作业本来就是学生的分内之事,无论在飞机上做作业,还是在家里做作业,本质都是一样的。况且,这些孩子为什么要在飞机上做作业呢?与其说是出于对时间的珍惜、对学习的热爱,不如说是因为自己平时拖拉,家长又缺乏督促,拖无可拖之时只能实施“高空作业”。倒不如平时踏踏实实学习,放假就痛痛快快玩耍。再者,虽然飞机飞行很稳,也有灯光设备和伸缩桌板,但旅途中难免疲倦劳顿,逼仄的空间也不利于肢体伸展,学习环境显然不够理想。简而言之,在飞机上做作业,不值得也不应该被大加褒扬。

  看到这一景象,让人不由联想到前段时间,南京一儿童医院在输液室旁开设了一个“作业吧”,方便前来挂水的学生写作业。乍看饶有趣味的一则新闻,读来却让人五味杂陈。一是孩子作业可能确实多,学习强度也大,但如果说作业多到连生病输液都不能休息的程度,未免脱离实际;二是不仅家庭和学校,全社会似乎都在营造一个“作业大过天”的氛围,医院的确是抱着善意提供这项另类服务,但究竟是多重要的作业,需要以牺牲孩子健康的代价来完成?三是做作业只是促进和检验孩子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孩子们更乐意边输液边做作业,还是大人们更欣慰看到这一幕?各方推波助澜的结果,只能让“做作业”异化为一场没有终点的“比惨”竞赛,似乎场景越是匪夷所思,励志意义就越显重大,实际上无论对孩子的健康,还是对孩子的学业,都无裨益。

  “作业”犹如一面镜子,既照着孩子,也照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孩子有他们的课堂作业,教育和关爱孩子则是大人们的终身作业。要做好这门“作业”,就得时时揽镜自照、审视警醒:教育本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千万别让它变味跑偏。

  陈立民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