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漫步街头,昆山市民随时随地可以得到艺术熏陶,甚至在家门口就可欣赏到来自全国的戏曲剧种……这些都是昆山文化建设所带来的新气象。近年来,昆山市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起一个个文化服务高地,百姓共沐精神家园的“阳光雨露”,“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打造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家住天地华城的昆山市民张健康每周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在西城后街的图书馆妙可思分馆坐上几个钟头。“下班后,就到家附近的图书馆分馆找本书安静一下,缓解缓解压力。”张健康说,“每周两天准时‘打卡’,这也是属于我自己的‘图书馆日’。”和张健康一样,如今越来越的市民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这也得益于众多城市“文化客厅”的建设。
近年来,昆山市图书馆以总分馆模式架构起城市阅读服务体系,在企业、乡村、商贸综合体、机关单位、餐饮行业合作设立分馆、流通点、阅读站,将阅读阵地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到市民生活深处,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昆山市图书馆已建成图书分馆37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7家、图书流通点160多个、智能书柜15台、流动图书车1辆,构建起了覆盖全市的图书服务基本框架。
除了读书、借书,图书馆还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文化需求。带孩子看绘本、与书友谈心得、朗诵经典、赏析诗词……近年来,昆山市图书馆大力构建“1+X”阅读推广体系,以“阅未央”为主品牌,以小书虫俱乐部、新春文化月、爱读联盟、昆图读书会、昆图朗诵团、昆图诗词坊等为子品牌,让读者在轻松的环境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文化服务提升百姓获得感
近日,陆家镇夏桥村(社区)多功能厅里笛声悠扬、二胡婉转,沪剧《寻娘记》正在精彩上演。这是陆家开展的折子戏进村(社区)巡演活动之一。闻讯赶来的戏迷们坐满了厅堂,大家和着节拍、浅吟低唱。陆家戏曲队每每进村(社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巡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期盼和欣喜,也找到演员的使命感。”陆家戏曲队队长周妹花说。演出到村,送戏上门,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增加的是文化的厚度和高度。
而常态化的文艺献演,则为百姓带来文化服务的温度。昆山市每年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欢乐文明百村行”、广场文艺“周周演”,持续开展“艺术辅导走基层”、集中辅导日、“鹿城故事”讲座、“鹿城故事”三进、趣味文化季等文化惠民活动;各区镇、各城市管理办事处常年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鹿城大地载歌载舞、书香墨韵。在昆山,文化活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节日符号,已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基层文化活动活跃,文化设施建设是关键。昆山市基本形成以市级大型设施为骨干、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综合设施为枢纽、村(社区)便民设施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今年7月,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奠基,这也是我市规划新建一批博物馆中的一个。近年来,昆山市通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博物馆、特色博物馆,提升改造一批现有博物馆,打造一道“处处有博物馆,时时有文化感”的昆山城市风景线。除了“大而美”的文化场馆建设,“小而精”的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同样提上议程。我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契机,让商场楼宇、交通枢纽等公共空间充盈文化韵味,让人们的脚步慢下来、停下来,随时随地得到艺术熏陶。
家门口乐享艺术盛宴
8月11日晚,市民孙祖恩早早来到文化艺术中心,迎接大戏《诸葛亮临危受命》的演出。
“百戏盛典把全国最有名的剧种和最优秀的演员请来昆山演出,各个省市剧团也都亮出了看家绝活,我们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精彩的戏剧,真是一种艺术享受。昆山办的这个活动真好!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票价也很便宜,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惠民演出。”孙祖恩说。
戏曲的盛会,也是百姓的节日。这个夏天,昆山迎来了百戏盛典展演的第二个年头,38天时间,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112个剧种118个剧目汇聚这里,共同奏响了中国戏曲的大美之声。这也更加坚定了昆山的文化自信,并激发起全市上下更大的责任担当。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昆山“长袖善舞”,把“昆曲”和“顾炎武”两张文化“金名片”越擦越亮。近年来,昆山成立昆山当代昆剧院,培养昆曲人才,创作各类昆曲剧目;成立各类昆曲相关群团组织,扩大昆曲在民间的传播;开展“昆曲四进”,让各阶层群众了解并喜爱昆曲。唯有让精神生长,才会有朝气蓬勃的城市形象。我市自去年设立“昆山市顾炎武日”以来,开展各类活动弘扬炎武精神。“顾炎武思想大家学、顾炎武故事大家讲、顾炎武文创大家写、顾炎武诗著大家诵”在鹿城大地蔚然成风,萃取了数百年先贤情怀与智慧的传统文化,更深更广地融入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