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赋能升级”听院士精彩建言
2019-09-11 07: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倪光南

  黄 维

  大咖说

  9月8日举行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科学顾问倪光南和我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相约“赋能升级,智创未来”物联会客厅,围绕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建言献策。

  倪光南:发展工业互联网须加强“工业软件”

  “发展工业互联网,必须以‘工业软件’为重要技术支撑,亟需加大对软件的投入。” 倪光南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业互联发展的“奥秘”。

  工业互联网能够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给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倪光南认为,“云制造”大有可为,它将催生个性化产品、智能化生产线等,满足市场、客户的不同需求。“比如海尔,这种传统家电企业也正在探索用量体裁衣的方式制造出更为个性化的家电产品,再比如三一重工,让制造的机械设备‘上云’,对遍布世界的产品进行远程检测、线上运维……”

  “工业互联网有很多种模式,但都需要以‘工业软件’为支撑,尽管目前国内应用软件做得不错,但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仍是短板。”倪光南呼吁,各级政府和行业应重视发展工业软件,建立对产业与经济发展考核的新机制,尽快解决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

  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工业软件,倪光南以“芯片设计”为例,他说,芯片上有很多晶体管,如何连接组合仿真,这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通过软件来设计实现。“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可以在芯片做出来之前就设计定型、预测性能、仿真测试,进而知道它的性能,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倪光南提到,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传统制造企业,比如波音公司,他们声称自己的大飞机拥有10亿行以上的软件代码,既是一个传统制造企业也是一家工业软件企业。

  虽然工业软件开发周期、投入时间长,不如硬件容易“看得见”,但对于未来电子信息业的发展、产业转型来说,它是一项关键的“核心技术”。倪光南说,我国制造业对国外高端工业软件形成长期依赖,飞机、船舶、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制造领域依赖国外工业软件,不能满足我国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快速创新发展的需要,并有被“卡脖子”的严重风险。

  “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工业软件,制约着我们的高端制造,也影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倪光南表示,我们一直期待以开发自主的“工业软件”系统,来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整体解决方案。

  倪光南提到一个流行的说法——“软件定义世界”,他说,这听起来虽然像句“口号”,但趋势的确如此,未来软件技术必将无处不在:软件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成为智能制造业,软件也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此外,软件产业有基础性、战略性,软件技术和软件人才有通用性、带动性。“软件技术已渗透到几乎所有信息技术之中,软件人才在网信领域的高技术企业中比重往往超过七成。”倪光南充满信心地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优秀的人才资源,这其中,软件人才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前景光明,特别是软件工程师,数量可能会走在世界前列,这会成为今后中国发展的巨大动力。

  黄 维:光电子产业定会有更大作为

  “过去以硅机材料结合电子构成的微电子产业发挥了引领和支撑的作用,但未来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黄维表示,他坚信碳级材料和光电子过程的结合基础上形成了光电子产业,将会要引领整个人类社会。

  “很多科学的发现创新和突破,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很难看到市场和商业价值。”黄维说,从长远来看,随着科学规律认知的不断提升,市场价值会逐渐得以释放,最简单一个例子就是手机屏幕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LED有30年研发的经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维就预测OLED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显示的主角;但很多企业认为PDP等离子显示和CRT应急射线管会成为主流。现在事实证明,CRT已经全面退市,PDP昙花一现,OLED成为新型显示的主流。华为、三星、苹果手机都使用OLED。

  黄维相信假以时日,光电子产品一定会得以孕育和成长,最终进入市场。“技术创新最大驱动力无疑是市场需求,中国的庞大市场,本身就是绝佳历史性机遇,我们在光电子产业定会努力有所作为。”黄维说。

  黄维一直关注着国内科技发展和变化,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创新能力上不输给发达国家。”黄维回忆,40年前他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北大清华尽管是中国最高学府,但还没有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世界高等教育第一方阵。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顶级大学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以《自然》和《科学》等世界顶级期刊为例, 40年前几乎没有以汉语拼音命名的华人科技工作者的声音;最近20年才逐渐出现,近10年明显加速,近5年爆发式的增长,从侧面反映,整个世界创新的格局正在重构。

  黄维认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是颠覆性创新或者是引领性的创新;中国科技工作者需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走出中国自主创新之路。

  “从工业3.0到工业4.0,中国制造应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提升效率转型升级。”黄维表示,中国制造体量已居世界第一,但制造本身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中国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更多的是依赖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发展人工智能非常重要。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可以在极端环境下连续工作,美国工业企业已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明显降低了人工运营成本。人工智能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基础研究,逐渐开始进入到市场应用的阶段,中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记者 张 宣 王梦然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