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江苏
应对当前国际情势,国产芯片、国产软件以及国产替代是全民关注的话题。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问题,成为我国转型发展和关系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记者日前走访江苏多家中小企业了解到,应对贸易战“危中有机”,企业只有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在生命科学、体外诊断领域,国内市场几乎被国际巨头垄断,逐渐地形成了由美国及日本生物科技巨头公司组成的格局,民族生物产业脉息微弱。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年努力实现了对酶分子的定向精准突变改造,已经成功改造出30多种酶,使其性能得到质的飞跃提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我们还依托自主创新掌握了免疫诊断和分子基因诊断领域核心技术,制备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单克隆抗体,灵敏度能够满足高难度、高要求的项目。”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林说,公司在酶工程以及抗体制备两大技术平台上面实现了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使得自身原料储备得到满足,从原料上实现真正自产,不再受制于人。
“当前国际情势也带来了机遇,大大推动了‘国产替代’的进度。大公司会积极地导入国产的产品,对我们的研发和生产来说,肯定是有帮助的。”东微半导体公司总经理龚轶说,东微是国内仅有的极少数以原创半导体晶体管结构为核心技术的公司,专注半导体器件技术创新,主打产品为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高密度高频率电源系统的高压MOSFET。“目前,公司拥有多项半导体器件核心专利50多项,包括10多项国外专利。”
“很多器材设备,包括苹果手机、电脑、服务器等都需要BIOS基本输入输出的产品。以前,BIOS被垄断在国外,中国公司只能从海外订购BIOS产品。”江苏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乾说,如今,全球有4家公司拥有英特尔授权BIOS核心技术,卓易全资收购的百敖软件就是内地唯一一家拥有英特尔授权BIOS核心技术的独立供应商。这让卓易一下子拥有了内地BIOS的绝对“话语权”。
为了在信息化市场上继续站稳脚跟,卓易与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更广泛合作,特别针对愈发蓬勃发展的智能终端和服务器市场,提供英特尔BayTrail处理器和Grabtley平台的BIOS支持。这些企业还被授权制定“UEFIBIOS”国产固件的相关国家标准,进一步稳固了国内领域的领军地位。2016年,公司获得英特尔战略投资,极大地提升了卓易的开发生产能力,加快了开发效率和进展,也增强了在BIOS领域的竞争力。
人才资金短板待补
一方面中小企业扮演着自主创新的重要角色,但另一方面由于受人才、资金等限制,如何能够将研发之路坚持下去呢?
现在的卓易,俨然已配置上了软件领域的“巨型机甲”。11年前,因为热爱而勇敢追梦、因为国内优良的环境而有机会在IT软件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谢乾,在11年后得到了创业时代的回馈。谢乾说,在当下国家推行自主可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优秀海外学子愿意回到国内创新创业,祖国良好的创业和就业机会正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内越发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对软件产业及人才更多的重视。这个创业时代,让更多创业者有‘做梦’的机会,国内IT软件产业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半导体行业需要有很长时间的积累,通常一个公司没有五年以上的积累是不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是一个慢行业,而且技术的支撑是非常核心的。”龚轶说,人才短缺是公司在发展期间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人才怎么获得?怎么留住人才?如何与其他企业抢占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产品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后替换国外的产品,同时又能够维持稳定性和水准?“比如说,以前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接近华为这样的大客户,现在就有机会能很快接触到。但是这不是意味着能够稳定地给他们工作,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性能。这个对于初创型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此外,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和成果在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往往由于缺乏资金,专利成果只能藏在“深闺”。苏州工业园区去年推出“知识贷”,通过政府和银行的合作,采用“园区资金池+银行”的风险分担模式,专门用于支持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贷款,鼓励合作银行加大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科研活动的信贷资金投放,解决区内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推进、额度低和成本高等问题。南京经开区新港高新园则将园区内2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整合起来,推动其与银行集中签约,获得授信资金池,给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新型研发机构打了一剂“强心针”。
扶植创新,快马加鞭
“国产替代”过程中,靠谁来进行技术自主创新?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99%的中小企业手里。同样,江苏也是中小企业大省,目前中小企业创造了全省5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70%以上的技术创新。
既是“战场”,又是“秀场”,既是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的相互“比拼”,又是各领域创新成果的深度“交流”。从2013年起,江苏省连续7年举办了“江苏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此为平台,有效对接创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今年大赛总体呈现产业层次高、分布领域广、科技含量足、运作团队强等特点,200多个报名参赛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0%以上。”江苏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局长韩立春说。数据统计,大赛已在全省13个设区市完成了共计超过50场路演活动,累计参赛中小微企业超过1500家。
扶企业上马,也要助企业“跑一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江苏先后制定出台双创“34条”、人才“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和“3550”改革,为企业减负增效。统计显示,目前全省已培育了300家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提供创业场所8500多万平方米,吸纳4万家小微企业进驻,解决近115万人就业,其中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2家;全省80%设区市、60%县(市)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打造了“领军思享汇”“创客训练营”“转型研讨班”“产业专题班”“管理研修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培训品牌,共培训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创业者10000余人次。
早在2017年,我省制定印发了《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实施意见(2017-2020年)》,围绕13个重点产业集群和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装备等细分领域以及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还应继续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 王 拓 王梦然
本报实习生 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