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近日,国内首台完全采用自主技术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的“振兴号”盾构机于江苏常熟顺利下线,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在中国创造、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这台由中交集团所属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盾构机直径达15.03米,总长135米,总重量达4000吨。相较于以往的盾构机,“振兴号”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
记者看到,“振兴号”的刀盘直径达15.03米,刀盘正中画有一只大熊猫。在“振兴号”上画上一只大熊猫,象征着这款盾构机如同大熊猫一样,为中国所独有。“振兴号”在国产化上相比以往国产盾构机有了较大突破,90%都是采用国产化的零部件。我国盾构机实际上就是从2009年左右开始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年发展,零部件从以前90%以上进口,到现在已实现90%以上国产。
“它采用了国际领先、中国首次应用的全智能化管片拼装系统、智慧化远程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绿色环保管路延长装置、泥水分层逆洗循环技术等,并首次采用了国产的常压换刀装置、刀具全状态监测系统、刀盘伸缩摆动装置等,不仅降低制造成本,还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交天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伯阳说。
“振兴号配备了全智能化管片拼装系统,可以大幅提高管片拼装质量,更可减轻工人作业强度,”中交天和副总经理周骏介绍,“智慧化远程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可实时记录盾构掘进数据,管理风险边界,及时报警并提供解决措施预案,还可实现盾构机远程故障诊断及远程控制,实现盾构机全生命周期管控;绿色环保管路延长装置,彻底解决了隧道内泥水溢出的施工环境污染;泥水分层逆洗循环技术,能有效应对岩溶复合地层及断裂带的掌子面塌方、泥水管路堵仓滞排、刀盘结泥饼等施工风险,迅速恢复刀盘掘进功能。”
“振兴号”下线后,将服役于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水压最高隧道工程,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业内16名专家组成的南京过江隧道技术专家组一致认为,它是目前国内在建穿越长江最复杂、最困难的大直径隧道,对盾构机设备制造和盾构施工技术都是严峻的考验。而就是在这样充满极限挑战的舞台上,“振兴号”将与来自德国的海瑞克盾构机分两条线同时施工。
近年来,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发展迅速,开发了多种高端设备:“天和号”盾构机、中国首台重型双处理机深层搅拌(DCM)船、海上风电嵌岩钻机、国内首台直径0.8米快速救援掘进机、气垫式泥水平衡盾构机、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等。如今,这些高端设备不仅是在国内与外国同行同台竞技,它还将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仅中铁装备的产品,就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以色列、印度、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3月和9月,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发、分别用于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和印尼雅万高铁工程的两台盾构机成功下线,刷新中国制造盾构机出口海外的纪录。而在此次下线仪式上,据了解,直径8.98米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不久也将出口马来西亚,用于该国东海岸铁路工程。
制造强则国家强,制造兴则民族兴。中国机械工程协会推进机分会秘书长宋振华表示:“拥有自主能力,其意义不光在于使得中国制造免于被‘卡脖子’,在更多的时候,这使得我们的企业在面对外国厂家的‘漫天要价’时,有了‘坐地还价’的底气。对于所有进口的工程机械产品来说,只要我国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哪怕只是研发通过还没实现产业化,30%的价格就降下来了。”
记者 张 宣 实习生 李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