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会6月29日在哈尔滨举行,100位科技工作者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于敦德、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小军、南京工业大学王志荣、江南大学匡华、中国药科大学齐炼文、中国矿业大学秦波涛、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高裕弟7名江苏青年才俊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在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下于1987年设立的,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不超过100个名额,为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在近1500位获奖者中已有60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82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很多获奖者在科技、教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老师手上接过获奖证书时,我非常激动,深受鼓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小军表示,科研创新首先要“坚守初心”,即聚焦一个问题,坚定一个方向。“刘院士一辈子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带出一支‘雷达铁军’,成为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的奠基人、引领者。”
江南大学教授匡华的科研、教学都是围绕食品安全与快速检测来展开的。“我们团队目前已建立了涵盖13类风险物质、国内外种类最为齐全的食品安全用单克隆抗体库,尤其是在重金属、农药、非法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方面取得了突破,我们研制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和试剂被多家外国公司采购并投入应用。”她说,目前是青年学者投身科研的黄金时代,国家经济增长动力强、科技投入大,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鼓励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我们这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非常幸运,生逢其时,科技大有可为。”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秦波涛则一直战斗在煤矿火灾防治第一线,和一般科研人员“蹲”实验室不同,他的科研工作扎根在了祖国矿区。他说,当前,国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关心和重视,“我们一定要攻坚克难,掌握学科前沿,勇攀科技高峰,勇于担当,努力攻克‘卡脖子’难题。青年科技工作者也一定要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要有家国情怀,要讲奋斗、讲奉献。”
在这次颁奖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介绍,1986年发现的酮酸盐是如何产生的呢?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看一遍超导的元素周期表,思考再思考,就有了这个想法。“结合我的科研经历,我想科研创新还要充分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王小军介绍,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水安全保障方面。为了做到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他经常到化工、电力、钢铁、造纸等企业一线去调研,发现和解决企业水资源利用中的现实问题。“只有不忘初心,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研究才有价值。”
沉下去做科研,是他们这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选择。“青年科研工作者容易受外界比较浮躁的社会影响,要能静下心来,甘于坐冷板凳。”秦波涛说,科研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和研究,可能还面临失败,但定好目标后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目前,还缺乏宽容失败的环境,很多时候可能有一些短视行为。”他们也期待更多的支持。匡华坦言,目前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对青年科研工作者有了很大支持,但是在科技成果的落地和转化方面,这最后一公里走得还不够通畅,“仅靠科研人员自己出去对接,信息有限,可能需要有一个务实、长效的科技转化接洽和服务机构来指导和帮扶。”
记者 杨频萍 王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