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强小课堂
古典经济学的祖师爷亚当斯密,一辈子终身未娶,花费九年时间写成一部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用了五篇三十二章,详尽分析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熊彼特曾评价:《国富论》或许是除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外,迄今出版的最为成功的科学著作。
在《国富论》的第一篇第一章《论分工》中,斯密开宗明义地指出:要增加一个国家国民的财富,即实现经济增长,途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依赖分工,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分工是由交换决定的,分工程度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也就是说分工的深度是受到市场范围大小影响的。后来的学者将这一系列思想进行提炼并概括为“斯密定理”:经济增长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促进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加强,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推动经济增长。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要受到交换能力也就是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过小,无法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的劳动生产的剩余部分。”斯密发现,“有些(如搬运工)只能在大都市产生和发展;水运开拓了市场,各种产业的分工和改良都是从沿江沿海一带开始,再扩展到内地……”斯密强调人口、已有的财富水平还有交通状况,是市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马歇尔认为,市场容量的增加可以使厂商至少在两个方面受益,一方面随着市场容量的增加,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会降低,使得更高的产量可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容量的加大,企业的联合或者扩张加快,企业的竞争对手减少,为厂商带来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英国经济学家杨格拓展了“斯密定理”,他认为报酬递增是与社会化大生产或产业整体相联系的,报酬递增取决于现代形式的分工或者迂回的生产方式,产业间分工成为报酬递增的媒介,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两者相互促进,循环演进,自我繁殖,引发规模报酬最终导致经济进步,市场规模成为内生而摆脱了外在约束,使得劳动分工动态化了。
“斯密定理”最关键的因素便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包括:市场范围“量”的扩大与市场深度“质”的增加。前者侧重于空间地理和人口,从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扩张,后者则侧重于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即有利于市场交易发生的因素不断增多,使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更小,从而让劳动分工更加专业细致,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产生以前没有的新需求。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提速,将成为对“斯密定理”最好的验证。
长三角一体化,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降低区域间要素流动的障碍,核心是打破一些地方的行政壁垒,深化区域内分工,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降低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同质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其次,形成协同与互补,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协同,横向上形成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共享,纵向上形成更好的上下游互动,产生更多垂直一体化的合作。
耿 强 舒智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