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智库丨以制度创新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19-05-28 07: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圆桌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指导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地区分割发展的体制中推进一体化发展,如何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政府的制度创新,是实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对此,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

  刘志彪(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为了实现创新发展,可以考虑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重点在空间上布局两条科技创新带:一个是现有的G60科技创新走廊;另一条是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滁州—合肥即沪宁合科技创新带。后一条创新带集中了长三角主要的科技创新资源,是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主要集中区域,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最有条件的经济带。除此之外,这条带的南北两边,还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吴跃农(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关键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协调政策,沪浙苏皖一定要打破行政壁垒、克服“抢”高新产业在自己“碗”中各自为政、相互挤对的短期行为,形成产业特色、优长基础上的长远规划和总体布局,使产业分布更加全面和合理有效。通过长三角一体化空间集聚实现经济协同,形成优势互促,深化合作和强强联合,使长三角制造业、服务业、新商业模式及“走出去”都形成更高质量、更大体量的一体化发展。

  伏玉林(华东理工大学):就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而言,首先是省一级政府要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向地方赋权并增强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激励;第二,各地应按照三省一市确定的开放合作安排,打破本地意识,就本地的资源和需求,主动与其他省市展开对等开放、共享发展的合作谈判,形成双边和多边的对等开放资源、开放市场的新机制;第三,建立常态化、跨区域的商品、服务和要素的各种博览会,促进商品、服务和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促成企业的跨地区兼并重组。

  郭进(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一体化包括市场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各地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完善政府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统一各地的税收和行政收费制度,建立由中央指导下的区域干部定期交流制度,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由行政管理一体化向市场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不断深入。

  叶茂升(武汉纺织大学):落实协调理念对于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最为关键。实现政府之间的行政管理的协调,长三角一体化要打破地区间的区域条块分割,要突破地区之间基于行政管辖的权力分割,将垂直的层级制管理架构,转化为扁平化的平行型管理架构,以地区间沟通协调代替上下级间的行政指令。优化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地让渡权力给市场,坚持法无禁止则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市场监管原则,让企业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注重建立区域内部之间的产学研协作发展机制,实现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注重国内外市场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桥头堡作用,同时在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林学军(暨南大学):长三角应当加强创新一体化,把长三角建设成为中国创新的金三角。因此,各地应当努力建立统一的人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制度,科技成果的交易、转化制度等等,鼓励科技人员正常流动,相互交流,保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新条件,让他们多出成果,早出成果,以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全国的经济发展。

  伍先福(广西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实现长三角产业布局与发展的一体化。为此,各地政府和企业应切实落实“协调”新发展理念。在协调内容的统筹安排上,核心是长三角产业布局与发展的一体化部署,宏观层面可以产业集群为框架,着力打造高度分工、紧密合作的长三角一体化大产业集群;中观层面可以产业链为线索,全力塑造对内松弛有度、对外步调一致的有机产业链;微观层面可以价值链为纽带,用心构建主导企业突出、上下游企业无缝对接的高附加值价值链。对此,宏观层面可构建若干跨省市产业合作区,实行“一区一策”,旨在打造若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引领性产业集聚区;中观层面可构建以某地或跨地市主导产业为桥梁的跨省市一体化产业链合作区,旨在打造一批上中下游产业链条连接顺畅、投入产出高效运转的示范性产业链;微观层面可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价值链整合示范区,旨在打造数个高附加值环节突出、配套价值链环节有序跟进的国际领先价值链,逐步形成以长三角一体化价值链为主体的全球创新价值链。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