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成绩单 从文物里读懂千年运河的壮美华章
2019-05-08 09: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沿线27处河道、58个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运博会”期间举办的“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成果展”给出了答案。

  大运河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她贯通南北,连缀了沿线30多座城市,催生了一批运河古镇、古街、古村。扬州的繁荣,沧州的雄浑,拱宸桥的车马,洪泽湖的涛声,运河钞关的繁忙,古纤道的印痕……都一一刻画在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上。

  “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成果展”用大量图片和实物,充分展示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安徽淮北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发掘、通济渠郑州段展示标识系统、洛阳洛仓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对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各地均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运河遗产的最新发现也体现在展览中。来自河北廊坊的一组图片显示一艘运河古船重见天日的过程。2017年6月,河北廊坊香河王家摆村附近整修河道时,意外发现一艘明代沉船,出土青花瓷器多件,为研究北运河的漕运历史及航道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江苏运河文化遗产丰富,拥有运河遗产区7个、遗产点28处。五年来,江苏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

大运河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图为苏州盘门

  去年8月,位于淮安的中国漕运城、板闸遗址公园开工建设,这项总投资28.7亿元的工程成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价值弘扬的典范;宿迁中运河边的金龙大王庙是重要的运河遗迹,2017年出现了墙面下沉、倾斜,宿迁文物部门对该庙进行全面整治、提品升级;宿迁另一处重要的运河遗址——龙王庙行宫,是当年乾隆皇帝五次驻跸的地方。龙王庙行宫的建筑彩画一度斑驳脱落,经过缜密的保护修复后,如今已恢复了历史原貌。

宿迁龙王庙行宫

  “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长期关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教授看来,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文化遗产,促进了中国南北方文化的交融,孕育了一座座名城名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既要认识到保护运河文化动脉任重而道远,又要通过创新传承、综合保护、合理利用,让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今天得到彰显。记者 于锋

三百件文物讲述两千五百年运河故事

  首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期间,作为运博会的重点活动之一,《水蕴华章——大运河文物精品展》亮相扬州博物馆,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博物馆游人如织。文物展展陈了运河沿线23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精品文物,它们无声地讲述着2500年大运河对政治、经贸、科技、宗教、文化艺术的影响,以及运河如何滋养两岸生活,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记者 邵丹摄

  从夫差到忽必烈,世界最长运河如何贯通

  走进水蓝色的展厅,水和舟的运河元素符号贯穿始终,深蓝的吸光吸音材料营造出如水般宁静舒适的参观氛围。一条十三节的金玉蹀躞带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它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他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北京,南至杭州,全长2700公里。

金玉蹀躞带 记者 邵丹摄

  蹀躞带流行于北朝疆域,这种腰带下方有挂载物品的勾环,其中等级最高形制为金带扣、玉带板,共13节,这条蹀躞带出土于扬州曹庄隋炀帝墓,是目前惟一完整的最高等级金玉蹀躞带。隋炀帝第一次使运河贯通南北,大运河这条南北“大动脉”不仅开启了随后的唐代盛世,而且奠定了中国大一统格局。

  大运河的开凿史比隋朝要早1000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北上争霸被认为是中国大运河的发端,展厅中春秋时期的一只装满鸡蛋的印纹硬陶瓿、青铜犁、原始瓷豆、青铜季生匜和苏州博物馆借展的青铜剑可以让人一窥吴文化魅力。常州博物馆借展的原始青瓷簋全身布满剔刺出来的锥刺,器身上还有5只堆贴的小鸟,它正是运河上“漂”来的文物。原来,常州没有瓷土资源,正是吴王夫差开挖了从苏州望亭经常州奔牛的河道,才使得浙江地区生产的原瓷等物资输入当地,为夫差争霸提供了物质基础。

  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京杭道里图》陈列在展厅入口,这幅运河图绘于清代,长达20米,图中运河起于杭州终于北京,横跨长江、淮河、黄河,山川重城皆有标注,风景名胜时有所见,人物行船历历在目。京杭运河是在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贯通的,它把南方的经济中心与北方的政治中心连接在一起,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运河长400多公里。

  从西域到南海,运河沟通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

  中国大运河不仅沟通中国南北,也沟通着中国和世界,连接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三彩胡服骑马俑 记者 邵丹摄

  洛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借展的唐三彩胡人俑骑在马背上,左腿边有一面鼓,虽然手中的鼓槌已经腐朽缺失,但仍看得出双手一高一低作势欲击。他的眼眶深陷,鼻梁高挺,浓密的八字胡高高翘起,满脸浓郁的西域风情。而另一只三彩骆驼俑弯着脖子似乎张嘴对天嘶吼,极具动感,它的背上铺着毡子,两只驼峰间背着的货囊做成一个青面獠牙、双目圆瞪、鼻孔大张的天王头像,旁边还挂着一只白瓷的执壶,显然是从西域穿越戈壁、荒漠而来。唐代的东都洛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丝绸之路从这里西行,隋唐大运河的西北端终结于此,西方的玻璃、宝石、艺术和宗教来到中国,而中国的丝绸和陶瓷等则远销西域。

  远在东南,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是当时重要的港口城市,居住着上千外国商人。在展品中,海兽葡萄纹镜、鎏金银盒、长沙窑的瓷器等都是大宗的出口货物。

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 记者 邵丹摄

  展品中的长沙窑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藏于扬州博物馆,它于1974年出土于扬州唐城遗址,高约30厘米,直径约20厘米,器身以褐、绿两色相间的大小斑点组成联珠状卷云图案,每组之间绘莲叶和莲花纹,其形体之大、纹饰之精、釉色之美,是长沙窑罕见的珍品。这件瓷器是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但在唐代,它所代表的长沙窑瓷器远销海外,著名沉船黑石号上就有大量的长沙窑瓷器。当时的扬州位于出海口,经常有海潮倒灌进长江口,被称为广陵潮,江南和长江上游的粮、盐、铁、瓷器等货物在此集散上船,要么沿运河驶向帝国首都,要么出海取道马六甲海峡前往阿拉伯国家。

金兽 记者 邵丹摄

  从唐代“轿车”到宋代香饼,运河让两岸生活更美好

  展品中唐代伎乐飞天纹金栉,越窑、龙泉窑的精美瓷器,元代荷花鸳鸯金香囊,清代陈鸣远的紫砂壶等生活用品使人们的生活更有品位更雅致,它们让我们看到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意义重大,也让两岸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唐代的白釉褐彩轿车比今天的首饰盒大不了多少,但却以一种生动飞扬的瓷器工艺营造出一种雍容排场的贵妇出行场景:拉的小牛翘着高高的牛角,一位侍者似乎怕它乱跑而扳住一只牛角,车篷前后两头高高翘起,车里坐着一位高髻簪花的贵妇。车的右侧,有一个挟弓佩箭的骑马侍卫,车的后面有两个侍者扶住车辕,车的两侧各跟着一只乖巧的小狗,因为塑造手法写意人物五官模糊,以及人和动物的比例明显失调,原来气派奢华的“土豪”出行,反而带有一种萌萌的喜感,让人不禁莞尔。

  借展自常州博物馆的“中兴复古”香饼是国内仅存的南宋御香。这块香饼出土于常州武进一座宋墓,边长不足5厘米,厚1厘米,分量极轻,正面“中兴复古”四字楷书,“中”字空处有小圆孔,应当是穿线佩戴,背面一左一右模印蟠曲向上的两条龙。据专家考证,这是传说中“龙涎香”的一种,用沉香、樟脑、麝香和栀子花等合成。此物应出自皇宫大内,被赏赐给墓主人,后携带随葬。南宋御制之香,保存如此完好,国内独此一块。墓葬中出土的文物见证了大运河为常州带来的繁华富足,以及常州人悠闲高雅的日常生活。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26日,在此期间,扬州博物馆还将举办一系列社教活动,让观众从文物里读懂千年运河的壮美华章。记者 王宏伟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