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嗨,你有一个来自江苏的漂流瓶”——“一带一路”上的江苏故事②【文化篇】 意蕴万千的文明对话之路
2019-04-24 18: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扫码传递漂流瓶送祝福
 
扫码看文化篇 公众号文章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几许?欢迎你来中国昆剧发源地苏州感受东方之美。”9月4日晚,由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苏州昆剧院联合主办的一场中英文化交流盛宴“苏州昆曲遇上剑桥合唱”在苏州昆剧院上演。演出结束后,苏昆院长蔡少华小心翼翼地将两件物品放进漂流瓶:一张写有《牡丹亭》经典台词的明信片、一枚杜丽娘柳梦梅的卡通文创。蔡少华将它们交给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青年合唱团的演员带回英国,希望昆曲佳音能浸润更多国际友人的心灵。

  这个从苏州昆剧院流向英国的漂流瓶,是江苏通过文化交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缩影。作为文化强省,5年来,江苏用文化丰富着“一带一路”内涵,走出一条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之路。

  苏州昆曲遇上剑桥合唱

  碰的是水袖连的是心

  传瓶人 苏州昆剧院院长 蔡少华

  入瓶物件 《牡丹亭》文创

  漂流路线 苏州昆剧院→英国剑桥大学

  蔡少华放进漂流瓶里的明信片,正面是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扮演的杜丽娘和柳梦梅游园的场景。他说,每次看到这张《牡丹亭》主题的明信片,都让他想起两年前的那场“精彩江苏——中国昆曲英伦行”。

  2016年,恰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作为昆曲的发源地,江苏派出文化代表团前往英国,举行为期一周的“精彩江苏——中国昆曲英伦行”;同一天,由省文化厅引进的莎士比亚经典剧目《威尼斯商人》也在南京保利大剧院同步上演。

  蔡少华回忆,当时《牡丹亭》全本的3场演出,在伦敦开票不久即告售罄。苏昆的演出团队68人还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走进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等名校,举办昆曲表演普及讲解、昆曲折子戏演出、专家对话圆桌会议等内容,“碰的是水袖,连的却是两国民众的心。”

  作为“精彩江苏——中国昆曲英伦行”的延续,去年8月25日,由省文化厅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共建的中英双语的“昆曲数字博物馆”在剑桥大学举办开馆仪式,揭牌时博物馆已征集昆曲实物资料370多件,演出和教学视频100多部,研究文献70多篇,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中英双语翻译,总数据量超过6TB,成为又一个传播中华文化的新窗口。

  法国艺术展海报遇上南京空气

  中法文化“气息”相投

  传瓶人 苏州画家 朱文辉

  法国90后青年 文 山

  入瓶物件 艺术展海报、南京珠江路上的空气

  传递路线 南京→法国巴黎→苏州

  当地时间9月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前,刚刚荣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的苏州画家朱文辉将在法国举办个人艺术展的一张宣传海报放进漂流瓶。就在前一天,由法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和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展之《朱文辉水韵墨意个人艺术展》在法国里尔市Fort美术馆开幕,其中一组名为《太湖三白》的作品获得法国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他的另一幅名为《真国色》的漆磨画花卉作品被法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收藏。当日,里尔市政府为朱文辉颁发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9月13日,朱文辉从法国回到苏州,将放有海报的漂流瓶传递给从法国留学回来的蔡承玲,“蔡承玲对法国和江苏都熟悉,又对艺术创作兴趣浓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下一次放进漂流瓶的会是蔡承玲在法国的展览海报,也希望在江苏与法国的文化交流方面,出现更多讲述江苏故事的年轻身影。”朱文辉说。

  在朱文辉回国前,他在巴黎收到了法国90后青年文山的漂流瓶,里面是文山刚刚从南京带回来的珠江路的空气。打开漂流瓶,巴黎的空气和南京的空气交融。今年8月,文山从法国来到中国出差时,特意回到了南京,把珠江路上的空气装进漂流瓶,带回法国。

  智库之声

  把脉“文化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今后,江苏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神形”兼具,真正实现中西文化相互交融?记者请来江苏智库专家把脉——

  江苏文化强省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叶南客说,应丰富文化交流合作的内涵与形式,除文艺展演、影视交流、文物博览等传统文化领域交流外,还要拓展科教、学术交流,知识产权保护等文化交流合作新领域,搭建新的交流合作平台。要注重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通过影视、图书、音乐、动漫、网游等业态,传承“一带一路”历史渊源、文化精神,使之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叶南客认为,江苏应注重在政府搭台的同时,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营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传播的精品力作,推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加大对省内重点文化出口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支持省内文化企业参加重点海外文化展会。

  “应转码国际语境,深度挖掘沿线各国的人文资源,认真研究当地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基础,找到文化的契合点,在讲好江苏故事的同时,也引起当地人的兴趣,让文化创意能顺利走向一个新的国度。”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正平说。

  本报记者 沈峥嵘 付岩岩 叶 真 陈 澄

电子报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