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文字类作品:《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
2019-04-24 14:5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

参评项目

文字类作品

体裁

系列报道

语种

中文

 

(主创人员)

李继业 周明涛 李峰

刘贺 嵇尚东

编辑

李峰

刊播单位

扬州日报

刊播日期

20181126日、27日、28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要闻 头版

作品字数

(时长)

293529342929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波动,出口企业如何打破壁垒,拓展国际视野,走向更广阔舞台?民营经济如何坚定发展信心,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中国制造如何专注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也是党报必须响亮发声的时代命题。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增强本领能力”,提出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去年1015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调研金飞达,对其聚焦主业、专注创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做法以及在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积极践行“四力”要求,结合省委书记的点赞,我们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敏锐察觉到这家主打国际市场的乡镇民企会是一个精彩的“扬州故事”,有着值得深入挖掘的新闻价值。

为讲好这个新时代的好故事,我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并举写“爆款”。首先是舍得脚力,三下金飞达,采访从办公室追到早餐饭桌,策划会从会议室开到生产车间;其次是锐化眼力,带着时代命题和发展之问抓“活鱼”,明晰了金飞达的鲜明时代特色和典型样本意义;再次是开动脑力,围绕“时代之问”提炼出“世界观”“创新观”“义利观”的故事之魂、精神之核,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生动、深刻回答“金飞达之谜”的成因:做实做精才能做优做强;最后是磨砺笔力,六易其稿,以“工匠精神”打磨新闻精品,文章通篇故事化讲述,小切口、深挖掘,大量运用悬念、场景、细节和引语,读来语言优美、灵动,跌宕起伏,富有韵律,充满理性之美。

放在全省、全国看,金飞达体量不算大、名气不算响,但其创新驱动、挺进国际市场的故事,在当前大背景下具有“样本意义”。

这组系列报道一经见报,随即成为引发热烈反响的“爆款”,被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凤凰网等新闻门户网站和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转载。其中,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将其刊发在首页,30小时内总阅读量超过36万。

各界普遍反映,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这组报道很及时也很有针对性,“金飞达故事”对于广大民营企业坚定信心、精耕主业、专注创新,具有典型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这组报道的生命力,在于紧紧扣住时代大背景:中美贸易摩擦如何积极应对?民营经济发展如何提振信心?践行“四力”要求如何深入破题?

该作品以精巧构思的结构、悬念反差的故事、洗练灵动的文字,回应“时代之问”,作答发展命题,主题宏大,影响广泛。特别是从小开口切入,深入挖掘内涵、生动讲述故事,收到良好传播效果,是一组经济报道的上乘之作,同意推荐参评。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19   

联系人(作者)

李峰

手机

18952751800

电话

0514-87863160

E-mail

yzrblh@163.com

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文昌西路525号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大厦1611

邮编

225009

 

 

                             

 

中国新闻奖系列(连续、组合)报道作品完整目录

作品标题

《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

单篇作品标题

体裁

字数/时长

刊播日期

刊播版面

备注

1

《通达天下,一家乡镇民企的“世界观”》——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上)

通讯

2935

20181126

《扬州日报》头版

 

2

《自主可控,一个代工工厂的创新观》——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中)

通讯

2934

20181127

《扬州日报》头版

 

3

《共赢共融共享,一位私企老板的义利观》——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下)

通讯

2929

20181128

《扬州日报》头版

 

4

 

 

 

 

 

 

5

 

 

 

 

 

 

6

 

 

 

 

 

 

7

 

 

 

 

 

 

8

 

 

 

 

 

 

9

 

 

 

 

 

 

10

 

 

 

 

 

 

11

 

 

 

 

 

 

12

 

 

 

 

 

 

               

 

  通达天下,一家乡镇民企的“世界观”

  ——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上)

  编者按

  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波动,出口企业如何积极应对、打破壁垒?民营经济如何坚定发展信心,拓展国际视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中国制造如何专注创新、做精主业,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在高邮有这样一家乡镇民企:虽然身处里下河腹地,做的却是大洋彼岸的生意,产品摆上全球最高端市场的货架;作为一家代工企业,却不仰人鼻息,与全球十大电动工具品牌平起平坐、休戚与共;95%的员工虽来自本乡本土,操弄起世界一流生产线比唱起高邮秧歌号子还熟;加征25%关税的阴霾笼罩下,却依然能够逆风飞扬,在美国市场击败两家国际竞争对手,拿下近2000万美元大单。

  这家企业就是江苏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其表现令人惊奇,构成一道“金飞达之谜”。10月15日,省委书记娄勤俭调研该企业时,对其做法给予肯定。近日,记者走进金飞达,试图解开这家乡镇民企能够逆风飞扬的谜底。

  本报记者 继业 明涛 李峰 刘贺 尚东

  金飞达在哪儿?高邮卸甲镇。

  卸甲在哪儿?对于万里之遥的克里斯来说,这比欧洲文艺片还“烧脑”。

  10月30日大早,记者从扬城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卸甲,刚进金飞达大门,巧遇这位风尘仆仆的德国小伙儿。

  “我叫克里斯,来自德国麦太保公司。”

  克里斯是欧洲第三大电动工具制造商的新品研发项目负责人,公司总部在斯图加特,他从法兰克福转机上海,再坐车300多公里到高邮,一路下来走了一天半。

  “这次来是为了验收直流无刷空压机,一款世界首创产品,相当于电动工具领域的‘特斯拉’。”克里斯解释道。

  中午,又一批外国客户来访。全球家装零售业排名第三的英国翠丰集团采购总监,率队从伦敦赶来,与金飞达商谈全面合作。

  远来都是客,董事长张庆奇进进出出。采访被打断,预约第二天上午继续。“实在不好意思,明天上午加拿大最大的零售企业CTC也要来谈合作……”张庆奇说,“过去,我们满世界找市场;现在,全球的客户来找我们!”

  是什么,“磁吸”一拨拨国际行业巨头,不远万里来到遥远东方的里下河?

  摊开中国地图,一隅之地的卸甲,确实是个不起眼的所在。

  而在世界电动工具的江湖里,金飞达可是个响当当的存在。

  “目前,欧美主流超市里的台式电动工具,大部分都是我们生产的。他们知道,来金飞达能找到世界上最好的产品。”行业“大佬”张庆奇,眉头舒展,眼含笑意,爽利中透着自信。

  “这不,前不久,应该是10月8日吧,美国第二大家居建材零售商劳氏公司全球采购,金飞达和两家国际厂商同台竞标,我们最终胜出,这一单近2000万美元。”张庆奇说。

  主导这次竞标的,是总经理张春元,金飞达的“少帅”。

  “明年1月1日起,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这笔订单明年8月交付,加征的关税进口商承担一部分。换句话说,劳氏公司宁愿多掏钱,依然选择采购我们的产品。”张春元说,为了这次竞标,他和销售经理替采购方做足了功课。“你的竞争对手卖什么产品、功能如何、价格多少、供应商是谁;我的产品优势在哪儿,出厂价、运费、关税多少;跟金飞达合作,你的零售价可以卖到多少、利润率多高、预期年出货量多少、你最后能赚多少钱……谈判桌上,我们全部用数据说话,按国际商务规则办事,把买卖做得直接、通透。金飞达的产品性能、采购价格、竞争优势摆在那儿,你不可能不买我的。”

  “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好多人问我怕不怕,我说有什么好怕的。市场就是战场,没有一天风平浪静。共性问题不是问题,个性问题才是问题。金飞达这么多年,经历得多了,敢做国际市场,靠的是核心竞争力。”张庆奇说,别把金飞达当成传统代工工厂,“我们凭借强大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能力,已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替国际伙伴算细账,让你依赖我,有事大家扛,谁也离不开谁。”

  风从海上来。

  对于一家主打国际市场的外销企业来说,尤需时刻关注大海另一端的风向。

  2004年,一只脚刚刚迈进国际市场的张庆奇,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每到四五月份,来自欧美的订单都会猛增。他把这个现象当“作业”,布置给大学毕业不久的张春元。

  张春元联系国外同学帮忙调查,很快有了答案:在欧美地区,修理房屋家具、修剪花园树木,人们喜欢自己动手,电动工具几乎家家必备。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是西方国家的父亲节,电动工具也就成了子女送给父母的热门礼品,在媒体推荐榜单上排名前三。

  “我们是‘送礼就送脑白金’,人家是送礼就送电钻、电锯。”张庆奇说,这个答案给了金飞达两点启示:欧美客户需要的不是专业机械,而是家庭产品,电动工具必须从“傻大粗笨”走向“高精靓尖”;做好欧美市场,必须紧跟客户需求,了解老外消费文化,从研发设计开始就要有欧美味,与市场零距离。

  真正的泳者,总想投奔大海。金飞达的目光,一下子投向世界设计之都西班牙巴塞罗那,在那里成立设计中心,“天价”请来业内顶尖设计团队,为金飞达电动工具提供世界最前沿外观设计,平均每月开发一个新款。金飞达之前推出的MB9105平压刨,投放市场后反应平平,经过西班牙设计中心回炉再造,销量迅速突破1万台。

  几乎同时,金飞达又在美国成立海外销售公司,挖来劳氏公司大客户销售经理担任总经理。“我们给他的年薪在美国都算高的,但这个钱不好拿,他要维护、开拓美国大超市客户,定期做市场调查,分析消费者为什么买或不买这个产品,将第一手‘情报’第一时间发回金飞达大本营,指导研发和生产。”张春元说。

  两大海外中心,犹如观潮辨风的“千里眼”“顺风耳”,加上本土技术中心的“最强大脑”,三者互为犄角。“美国销售公司负责发现问题、西班牙设计中心负责回答问题、总部技术中心负责解决问题。市场和设计在欧美,研发和生产在卸甲。”张庆奇说,虽然天各一方, (下转3版)

  (上接1版)金飞达与全球市场零时差。

  国际化生产:“泥腿子”组建“多国部队”

  世界无限大,又无限小。

  参观金飞达生产车间,仿佛经历一次洲际穿越。

  “这是给全球电动工具第一品牌美国得伟生产的压刨。”

  “这是为世界著名品牌日本牧田制造的复合锯。”

  “这是替德国博世代工的砂轮机。”

  ……

  “到了金飞达看世界,全球排名前十的电动工具品牌都在和我们合作。”张庆奇乐呵呵的。

  国际大牌为啥都放心将产品交给金飞达来做?

  “给世界品牌代工,哪怕差了分毫,你都进不了门。”张庆奇说,为保持金飞达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公司每年设备和研发投入高达5000万元。智能机器人一台上百万,一买就是几十台。“不是舍不舍得,而是必须要买。这些著名品牌会指定产品用哪个型号的设备生产,你不买就做不了。可以说,与世界品牌合作,也在推动金飞达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往前走,停不下来。”

  走进加工10车间,入眼的是30台数控滚齿机和自动化外圆磨床,只有5名工人操作。“我们生产的齿轮和齿轴是电机核心部件,一名工人操作六台机器,放进去齿坯,吐出来成品,自动检测质量,不用你费劲。”车间主任张有春介绍,智能化生产后,工人劳动强度下来了,质量上去了,生产效率至少比过去提升三倍。

  金飞达的工人绝大部分来自当地。“从进厂那天起,我们培训就没停过,把洋专家请进来讲,把‘泥腿子’送出去学,技术不达标上不了岗。”只有初中学历的张有春说,“我们上的是‘金飞达大学’,全球不同的品牌当老师,不断更新的产品是考题。”

  “别看都是数一数二的牌子,产品风格迥然不同。德国品牌讲究实用,不要花里胡哨;日本品牌追求精致,成本抠得特细;美国品牌和美国车一样,喜欢尺寸够大……”技术中心工程师姚宏平是卸甲镇一平村人,2002年大专毕业进入金飞达,10多年来参与过四大洲十多个产品的研发。“和这些世界品牌的工程师合作,我除了外语不行,技术交流没差距。”

  金飞达的国际化,在员工身上打下深深烙印。有的,研习日本标准;有的,精通德国制造;有的,则专攻美国技术。拉在一块儿,俨然一支“多国部队”。

  “有了国际化的理念、视野、生产,我们才有资格与全球最好的品牌合作,拿下全球最好的订单。”搞了一辈子电动工具的张庆奇说,这就是金飞达的“世界观”。

  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波动下,金飞达冲破壁垒,今年1至9月实现产值10.2亿元,自营出口9177万美元,同比增长15.7%。其中,美国市场出口额与去年持平;欧洲市场增长26%,已撑起金飞达海外市场半壁江山。

 
版面(上)

  自主可控,一个代工工厂的创新观

  —— 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中)

  本报记者 继业 明涛 李峰 刘贺 尚东

  科隆,欧洲会展之都。

  金飞达,在这座德国城市,有着冰与火的记忆。

  2002年3月,张庆奇带着儿子张春元漂洋过海,用布袋裹了一台30公斤重台钻,愣是背到科隆国际五金博览会。

  三天展会,问者寥寥。

  张庆奇没心思欣赏莱茵河的旖旎风光。自家产品在欧洲卖得到底咋样?当地经销商把他领到一个小商品市场,指着地摊上的金飞达台钻说:“便宜,也有人买。”

  当时金飞达产值已达3.85亿元,高邮第一出口创汇大户。张庆奇回忆道:“人家说我们是‘小巨人’,听了飘飘然的,到欧洲市场一看,什么‘小巨人’啊,在地摊上躺着呢。”

  驻足良久,张庆奇撂下一句话:“我一定要让金飞达从地上站起来!”

  2018年7月,欧洲第三大电动工具制造商德国麦太保公司举办隆重庆典,庆祝与金飞达合作十周年。数天行程,张庆奇特意提出再去一趟科隆。麦太保采购总监弗兰克全程陪同,亲自当司机,张庆奇过意不去。这位德国高管说,麦太保对金飞达和您这样的中国企业家充满敬意。

  时隔16年,冰火两重天。这一次,张庆奇恍然发觉,莱茵河原来是那么的美。

  “国际竞争,从来都是看实力,不相信眼泪。”张庆奇说。

  第一次科隆之行,也并非一无所获。短暂刺痛后,张庆奇决心撕掉金飞达身上的低端标签,要让自家产品堂堂正正摆上全球最高端市场的货架。弯道超车都不行,金飞达必须换道超车,从“乡间小道”直接拐上“高速公路”。要说收获,那就是觉醒。

  不久,在芝加哥展会上,张庆奇结识日本牧田株式会社中国分公司高管藤原先生。“牧田,那可是世界电动工具知名品牌啊!”就像迷航的人忽然看到灯塔,张庆奇合计着,要是能合作,金飞达就真的“飞达”了。

  这年秋天,日本牧田派人来卸甲。对方在厂里转了转,车间看了看,便打道回府。张庆奇心里明白,这点儿家底瞒不住人家。

  心有点儿凉,但并没有死。张庆奇一趟趟往昆山牧田中国分公司跑,试图以精诚叩开金石。还真巧了,牧田准备上马一款新品,因投入大、用工多,想找别人去做。藤原交给张庆奇一个样品说,“只要你们能生产出来,就可以成为牧田的代工工厂。”合作大门没有掩死,日本人留下一道缝。

  金飞达人没想到,竟有门槛像座山。技术总监朱金宝回忆说:“拿到LF1000复合锯样品和设计图纸,立马就傻眼了,这种参数、结构从没见过,简直像看天书。”

  牧田倒也有耐心,一次次派工程师来,指导采购设备,帮助培训员工、提升管理、改进工艺。

  日本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给金飞达上了一课。“就说导向座加工吧,部件大、易变形,牧田要求误差不超15个丝,我们做到了30个丝,不行!20个丝,也不行!终于改进到了16个丝,这回该差不多了吧,还不行!最后死磕了一年,达到15个丝才过关。”朱金宝解释说,“丝”是对长度单位“忽米”的俗称,1丝等于0.01毫米。

  更严苛的,还在后面。产品送到牧田昆山公司,仅在一台设备上就做了50分钟检测,防锈、抗震、耐腐蚀……一关下来又一关,过了54道关,金飞达这才拿到牧田在中国唯一的整机代工资格。2005年5月,首批LF1000复合锯挺进国际市场。走到这一天,足足用了29个月。

  “当时从上海出关,被海关扣了下来。海关员见多识广,说你们怎么假冒牧田啊?一再解释,可人家不信,打电话联系牧田公司后才放行。”张庆奇讲起这段小插曲,乐了起来,“上海海关员说,你们真牛,连牧田的产品都能做,他们在中国还没找过别人代工呢。”

  越过山峰,才发现风光无限。张庆奇说,“之后我们和麦太保、博世、得伟这些大品牌合作,再没费什么事。人家到你厂里一看,成箱成箱的‘牧田’摆在那儿,就啥话也没有了。”

  对金飞达而言,比“牧田代工”这一身份更值钱的,是发展理念从锅底洼上了“九重天”:要想不被人“卡脖子”“牵鼻子”,任何时候都要攥紧“精耕主业、专注创新”这把密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和大多数代工企业一样,金飞达的起步步履蹒跚。早年,设备落伍,说有研发,也就是“依葫芦画瓢”,产品低端,挣不了几个钱。 (下转3版)

  (上接1版)差半吨焦碳隔壁厂都不借,连乡卫生院也不给金飞达员工赊帐,人家说了,你们家没钱……想起过去,张庆奇叹道:“仰人鼻息,受制于人,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攀登牧田这座大山,犹如进了回太上老君八卦炉,出关后的金飞达,已然“脱胎换骨”,设计、技术、设备、管理、工人素质乃至供应商质量,全都上去了。出师后的金飞达人深知,江湖路远,今后还得苦练内功。就像高手缠斗,不怕你会一万种武功,就怕你一种武功练了一万遍。

  “金飞达只会做电动工具,不懂盖房子。”张庆奇说,这么多年,我们只做了电动工具这一件事情。

  学,登堂入室。金飞达技术人员一遍遍琢磨欧洲、美国、日本不同品牌的门道。海外市场一有新产品,就买回来测试、拆解、研究,为产品改进、新品开发积累基础数据。

  创,自成一派。从跟班模仿转而自主创新,才算看家本领。金飞达每年提取销售额的3%以上投入研发,建立江苏省台式电动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人才。“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人,研发人员就接近百人,这在代工企业里非常罕见。”朱金宝说。

  “目前公司共有400多种产品,有效专利160多项。”在产品展示区,朱金宝指着一款产品告诉记者,这是去年推出的直流无刷系列产品之一,年销量超过两万台。“它配备大容量电池包,不用接电线拖来拖去,还可通过手机APP检测电池容量、锯齿转速,特别适合野外作业,市场前景很好。开发这个产品,我们整整花了两年时间。”

  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最近金飞达加快研发进度,研发投入增至3000多万元,预计全年可推出70多款新品。“产品一旦更新换代,在定价时,我们就可以把新增关税成本计算进去。”算起账来,张庆奇门儿清。

  铸就优势:代工企业照样能“自主可控”

  传统代工企业,因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无根无魂,大洋彼岸打个喷嚏,有的就会“感冒”,甚至“卧床不起”。

  “不要认为代工就是低端,就是给别人打工,这种观念过时了。品牌和代工,只是国际分工不同,不管处于产业链哪一端,关键还看核心竞争力。你筋强骨壮了,才配有话语权。”张庆奇说。

  那么,苦练内功的金飞达,筋有多强、骨有多壮、话有多响呢?

  “有家英国连锁超市找台湾厂商代工,因质量缺陷频频自燃,今年10月,产品全部停止销售。后来,这家超市慕名上门求援,金飞达接下这个单。从分析问题、拿出样品再到量产,只用了两周时间。又过了十天,首批7000台新品登上远洋货轮。24天,金飞达创造了与合作伙伴推出新品的新速度。”总经理张春元说,现在这个品牌已和金飞达全面合作,最近刚下了15万台的订单。

  麦太保研发负责人克里斯此行,同样肩负特殊使命。“这次来中国,是为了验收金飞达为我们研发的一款新产品,明年3月量产后,将成为麦太保在全球市场的‘主打款’。”

  欧洲排名第三的电动工具制造商,为何让中国乡镇代工企业帮助研发新品?

  “我们在德国也研发了这款产品,但与金飞达相比,产品性能、成本控制都不令人满意,公司决定直接采用金飞达的研发成果。”说完,克里斯朝金飞达工程师竖起大拇指,“你们太厉害了!”

  没有品牌照样能做到“自主可控”。张庆奇认为,关键要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由卖产品走向卖服务、卖价值。“这样,我的命运才能我做主,这就是金飞达的创新观。”

 
 
版面(中)

  共赢共融共享,一位私企老板的义利观

  —— 国际市场逆风飞扬的“金飞达之谜”试解(下)

  本报记者 继业 明涛 李峰 刘贺 尚东

  每一家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独具人格魅力的掌舵人。

  65岁的张庆奇,依旧精力旺盛。寒来暑往,他把全部热情倾注一生的事业,在大淖河边创造了一个惊艳世界的“中国故事”。

  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企业家,很多是白手起家、历经风雨、尝尽酸辛,最后打拼出一片天地。

  张庆奇就是“他们”,又不全是。聚光灯之外的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金飞达的文化墙,赫然写着六个大字“共赢 共融 共享”,这是张庆奇推崇的义利观。

  做人经商,义行天下。张庆奇的“朋友圈”既有享誉世界的行业巨头,也有共经风雨的配套厂商,甚至还有口中夺食的竞争对手。“不论大朋友、小朋友,洋朋友、土朋友,只要讲正气、走正道、同发展,就是一家人。”

  但凡与张庆奇打过交道的人,都能感觉得到他身上有种特殊魅力。这种过人的特质,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叫做“和为贵”;用世界语言讲述,就是“命运共同体”。

  采访当天,恰逢英国翠丰集团采购总监从伦敦来访。

  翠丰集团在全球家装零售业排名第三,旗下2800家门店覆盖15个国家。英国客人此行,是想了解金飞达新品研发的进展、方向等,看怎么结合翠丰发展战略,强强联姻。

  总经理张春元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跟翠丰采购总监相谈甚欢:“翠丰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们的下一代产品是什么?这些产品怎样满足英国消费者需求?金飞达可以帮助翠丰拿出未来三到五年的产品规划,研发、设计、生产全由我们来,牌子都帮你贴好,你直接摆上货架卖就行了。”

  面对金飞达抛出的合作方案,翠丰集团采购总监会意点头,嘴角含笑。

  在类似合作洽谈中,金飞达的共赢理念,总是让国际品牌无法拒绝。虽然各国文化有差异,但真诚、善意的力量能够打破隔阂、形成共鸣。

  “国际市场上,电动工具更新换代周期一般是三年。金飞达一款产品推出后,海外销售公司会跟进调查市场反应、用户体验,再结合我们的技术成果和客户规划,第二年就把迭代产品给你送上门。研发费用我们出,不要你费一点劲,让你躺着挣钱。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大家一起发展。”副总经理杨真武说,金飞达有着超强“磁力”,合作的世界品牌,流失率几乎为零。

  替客户做好市场调查、为客户拿出产品规划、代客户进行新品研发、给客户计算销售利润。用张庆奇的话来说,“帮助客户成功,自己才会成功。”

  如今,这些国际大品牌、大超市,已与金飞达牢牢绑在了一起。 (下转3版)

  (上接1版)

  共融 打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张庆奇土生土长,虽不懂外语,却与世界级品牌的老板、高管相处融洽,甚至结成莫逆之交。

  10月30日,德国麦太保负责新品研发的工程师克里斯来到金飞达,推进合作项目。当晚,张庆奇在公司食堂设宴款待。

  “我和霍斯特总裁亲如兄弟,我去德国,他待我像家人;你来中国,我也会像家人一样招待你。”张庆奇让翻译说给克里斯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中国企业家对一名普通工程师的热情,让克里斯有些受宠若惊。“我从总部出发前,总裁先生特地嘱咐,代他向您问好,说您是他最敬重的朋友之一,身上有着和中国文化一样的魅力。”

  欧洲第三大电动工具制造商的总裁,为什么对一位来自中国偏僻乡镇的企业家有如此高的评价?

  2008年,因生产成本高、产品更新慢,麦太保的市场大幅萎缩,加之产品因质量问题下架,面临无货可售的窘境。此时,总裁霍斯特想起曾有过合作的金飞达,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张庆奇,把自己的境况坦诚相告。金飞达仗义相助,紧急生产产品驰援,帮其重新夺回市场。这让麦太保高层看到,除了尊重商业规则,金飞达人似乎还有更可贵的品质。之后,无论国际市场怎样起伏,两家的合作牢不可破;两位企业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忆起这段往事,张庆奇感慨地说:“中国义利观,义字当头。行走国际市场,竞争也好、合作也罢,不能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合作伙伴出了问题,别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应该去帮一把。”

  今年7月,麦太保在德国举办与金飞达合作十周年庆典。双方互赠礼物,出奇的巧合,两个都是飘带环绕上升的造型,霍斯特和张庆奇在台上紧紧拥抱。“我们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心有灵犀。”张庆奇说。

  看似巧合,却意味深长。记者在金飞达看到了麦太保特意设计的礼物,底座上写着:PARTNERSHIP(伙伴)、FRIENDSHIP(友情)、MUTUAL SUCCESS(共赢)。

  张庆奇与日本牧田中国分公司高管藤原先生也是惺惺相惜。“藤原是金飞达的伯乐,是他当年在公司中的坚持,我们才有了和牧田合作的机会。他是金飞达走向世界的恩人,这份情,我们不会忘。”张庆奇说,藤原退休前,握着他的手讲,“如果我会中文,会有很多心里话要和你说。”

  在与世界品牌和国际大型连锁超市合作中,金飞达有个原则始终如一——有竞争关系的两家客户,绝不供应相同产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岂不更好?

  “品牌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但都一样是我们的客户,和为贵嘛!大家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你搭乘金飞达发展的列车,我就要保护你的利益,咱们中国人就讲究这个。”张庆奇说。

  共享: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老话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但一个企业家心存善念、广结善缘,就会凝聚道德的力量,形成另一种竞争力。

  在张春元眼里,父亲虽是乡镇企业家,却能带领金飞达走向世界,跟那些国际大客户做起生意来,脑子好使得很。只是有一点,让他想不通。“现在金飞达产品‘卖全球’,采购不说‘买全球’也该‘买全国’吧?大型零部件供应商有规模、价格、效率优势,与他们合作更划算。可父亲认为,现在的配套企业都是陪金飞达一起走出来的,我们做大了,不能撇下人家。”

  这些年来,金飞达“航母”辐射带动了周边三四百家“小舢板”企业,卸甲镇上就有13家。

  商业往来,生产商拖欠供应商货款是“惯例”。占用供应商资金、收取和克扣质量保证金,甚至成为一些强势企业变相融资和生财的手段。在金飞达,却是另一番景象。

  “你看我们财务账目,很多供应商都是‘负账’。啥意思?我们不拖欠他一分钱,反倒是他欠我们的钱。”朱金宝跟随张庆奇34年,现任技术总监,他非常了解老板的苦心。“老张这人刀子嘴、豆腐心,他对零部件质量要求非常高,别看经常冲着供应商拍桌子,但配套企业买材料、添设备资金紧张,来找他预付货款,他从来不小气。”

  又不是钱多得没处花,为啥借钱帮别人发展?张庆奇说:“配套企业有资金买原料,才能为我们保供应;他们有钱上设备,才能帮金飞达提升零部件质量,这笔钱花得值。”

  如果说,扶持供应商,是出于自己发展考虑,那么,善待竞争对手,则更见张庆奇的磊落胸襟。

  七年前,金飞达有个高管离职单干,办厂也生产劈柴机。起初生意不错,后来渐渐走下坡路,一度陷入危机。实在撑不下去了,这名前高管来找张庆奇。张庆奇不计前嫌,帮他介绍两个大客户。这家工厂拿到“救命”订单,终于渡过难关,现如今也做大了。

  “高邮本地几家做电动工具的民营企业,基本都是从金飞达出去的,都得到过张董的帮助,他们把张庆奇当恩师。”朱金宝说。

  都说同行是冤家,可到张庆奇这儿,却是“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不管是供应商还是同行,大家抱成团才有劲。挽着膀子一起往前,才能走得更远。”

  真心,换来真金。“美国这次加征25%关税,我们分头和美国客户、国内供应商谈妥了,三方共同分担关税成本,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话音未落,张庆奇致歉起身,加拿大客商又到了。

 
 
版面(下)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