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首次在南极开展白昼天文观测 550G,一次拿回南极科考最多的数据
2019-04-17 07: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梦然  
1
听新闻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于近日返回上海,本次考察历时131天,科考队经受住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方面皆取得了多项成果。

  第35次科考队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工程师徐进与南极科考的渊源颇深,工作之后他参与到南极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工程,这是他第二次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主要任务是对第31次南极科考时建好的AST3-2望远镜进行保养检修,同时安装了首架南极太阳多色望远镜。

  在昆仑站,由于特殊的光学效应,会产生4-5个太阳同时出现的奇观。“但是从中山站向昆仑站进发的路上是很枯燥的,除了前几次科考中留下来的保障物资以外,其余几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徐进告诉记者,“行军”路况太差,路途颠簸一直伴随队员们的进发。考察车队按照一字型排列,根据GPS沿着固定的科考路线行驶,而且需要一直跟紧前车,否则遇上能见度很低的“白化天”,一旦看不见前方车印偏离了行驶路线,遇到冰裂区域就非常危险了。

  除了恶劣的路况,缺氧也是此行常要面临的考验。徐进说,本次考察配有一名随队医生,对各个队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此外,在南极紫外线防护也很重要,在户外,必须要戴防护眼镜、面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昆仑站海拔4100米,科考队员们到达时,正是南极的夏天,平均气温在零下30-40度,风速大于10米/秒。

  南极的大气视宁度较好,光污染少,而且秋分过后南极迎来极昼,没有黑夜时光的南极,正是科学家们深入内陆,进行天文观测的好时机。本次考察的一项重大突破在于首次正式在南极开展白昼天文观测。“南极极昼、极夜交替出现,这使得那里不光是夜天文观测的优异台址,也是开展太阳物理观测和白昼空间目标监测的绝佳场所。”南极太阳望远镜项目负责人、南京天光所副研究员卢海平介绍,有了这台新的太阳望远镜后,南极优越的台址条件可以被充分发挥,甚至可实现全年的天文观测。

  “我们利用极昼条件,在昆仑站开展了为期一周的24小时连续观测,获得了550G的数据量,这也是南极科考拿回数据量最多的一次。”徐进说。这次观测得到的一批太阳全日面多波段图像、白昼强天空背景条件下的观星图像资料将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未来将开展人造卫星等大尺寸空间目标的监测,以及航天器通过星敏仪实现自主导航。

  除太阳望远镜外,此次中国南极天文科考队还在昆仑站安装了一套台址测量系统,三个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和一套近地面大气光学湍流测量系统。如果有云存在的话,会对天文观测效果有很大影响,建设云量极光检测仪可以对昆仑站的天文观测环境进行监测,台址检测多层自动气象站则主要采集风速等关键数据,绘制多层温度图。

  记者 王梦然 通讯员 高晓敏 实习生 施静雯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