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杨元喜、缪昌文、李德群、曹福亮 姜堰5院士报告文学集首发
“一位院士就是一颗星辰,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的发展之路增添亮色。”4月15日上午,报告文学集《姜堰院士》在姜堰发布。五位著作者历时近一年,分别采访了李德仁、杨元喜、缪昌文、李德群、曹福亮五位出生于姜堰的院士,了解他们怀揣梦想,走出家乡,以“家国情怀”奔走各地,书写“科学之光”的璀璨人生。
60年前,李德仁走出里下河的小岛,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踏路远方。那时候的他,不曾想过,自己会成为世界测绘学的巨擘,头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璀璨光环。“我一直记着,在我溱潼老家的‘李家宅院’里挂着的那一块匾额——孝德永彰,匾额旁边是我曾祖父李贞发撰写的家训——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总共有80个字。”再回故里,李德仁和弟弟李德群重温“家训”,感慨万千,儿时记忆中,溱潼还是个小岛,没有汽车也没有公路,轮船的汽笛声成为一种“乡情”,凝结在后来离家的漫漫岁月里。
“如今的姜堰,已经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先进区,家乡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始终心怀家乡发展的李德仁,此次回乡,还有个不得不做的“心头事”——在姜堰成立院士工作站。发挥测绘、遥感所长,李德仁为溱湖“铺”上一张生态环境监测网,实时监测植物、水质、生物等各项生态指标,助力姜堰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建设。化工产业是江苏的支柱产业,也是李德仁心中常常牵挂的大事。李德仁表示,正在酝酿将“智能传感网”接入江苏园区,希望通过物联技术,遥感监测各种气体浓度,为化工企业生产加上“安全阀”。
院士的人生是平凡的,几十年前,他们走出家乡,都曾是普通的学子;院士的人生,也是非凡的,他们成为国家发展的脊梁,是指引世界科学进步的灯塔。《姜堰院士》的撰写者周桐淦在发布会现场感慨,采写的过程中,他常有种“登高望远”的兴奋感,他领略了李德仁院士“驻地观天”的大家风范,体会到工程院院士李德群初心不改才成就的共和国“材料之王”,感喟于科学院院士杨元喜七天七夜计算机房苦苦蹲守,最终实现“北斗人生”,感动于工程院院士缪昌文始终心系祖国的山山水水,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大坝之神”,而工程院院士曹福亮则以“一棵银杏树”根植出了一座城市的产业兴旺……
“新出版的《姜堰院士》,不光是姜堰精英人物的系列展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是,从中可以触摸到大时代下的发展脉动,体会到置身其中的行业领域发展。”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李文飙表示,这本书为我们了解一个时代、了解一个地方、了解一类人才打开了一扇窗。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据最新统计,江苏籍院士近300名,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一,从家乡走出去的院士们,不断以“最强大脑”为江苏创新发展、产业升级贡献着智慧和能量。
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