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雷达领域的“铿锵玫瑰”,用坚毅与执着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她是军工事业的巾帼英雄,以严谨和无私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她就是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雷达专家、女博士后尹奎英。
重现古代“悬丝诊脉”技术、走进“阿凡达”脑洞、探索人工智能民品……凭借浓厚的好奇心,尹奎英将雷达技术和生命科学相融合,努力揭开大自然谜题。这些年,她参与研发的诸多产品为国内首创,成为十四所当之无愧的“创新达人”。
2011年,博士毕业的尹奎英来到十四所,幸运地成为中国探测雷达奠基人王德纯的关门弟子。受导师启发,尹奎英决定用雷达生物特征监测技术发明一种“隔空”就能探测生命体征的仪器。那段时间由于军品工作繁忙,尹奎英出差频繁,但无论是在飞机上、动车上,还是陪小孩练钢琴的课上,她都在调数据,算法雏形在她心里也慢慢浮现。
几经探索研究,悬丝诊脉仪终于问世。这是一个放在ICU病房外面的雷达小盒子, 一根红线,一头牵着病人手腕,另一头由医生掌握,它的信号可以穿透墙壁监测到病人的心跳、呼吸、说话等细微动作。原本用于军工的雷达测距技术将传说中的“悬丝诊脉”变为现实。在第二届中国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上,“悬丝诊脉”项目从50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勇夺第一,现场获天使意向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不仅可以用于医疗,还可以用于地震救援、反恐安保等领域。
在十四所头三年时间,尹奎英“脑洞全开”,一口气写了47篇论文。“为什么不用到民用产品上去?”导师王德纯激励着她,将“金点子”转化为实际应用。
脑电波项目,国外称为“阿凡达”工程,这种技术可通过捕捉肌电或者脑电波,用意念操控机械,甚至了解人脑在想什么。2016年,尹奎英与西北工业大学另一位女博士利用业余时间一起进入这个“脑洞大开”的世界。“她研究了很多年的生命科学,理论功底深厚,而我的优势在于工程能力较强。我们分好工,中间只通过电话、网络交流。各自做完部件,头一次合并就成功了,几乎没有挫折,这样的跨界合作对于科研来说太重要了。”她说。
“意念手”的一期产品已经问世。没有任何电线相连,仅凭“意念”,就可以让机械手的每一根手指做出动作。目前,该项目已经拿到了国家相关配套资金支持。
“在十四所这些年,导师们给我最大的礼物就是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尹奎英告诉记者,十四所的实战历练帮助她真正从理论派变成了实践派。“十四所对于我来说,就像一艘航母,有资金、实验室和各种顶级人才配合。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人工智能产品在军民融合推动下,快速走向民用市场。”
记者 王 甜 通讯员 石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