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多位院士呼吁:布局国家基础科学体系建设
2019-04-03 07: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声音

  近日,饶子和、丁奎岭、王永良等59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呼吁,尽快制定中长期的“国家基础科学发展规划”,布局国家基础科学体系建设。

  院士们认为,“卡脖子”归根结底是“卡脑子”,需要从国家层面深入调研、系统梳理各个领域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源头创新的基础研究领域,厘清到底有哪些“卡脖子”“卡脑子”的问题,搞清楚我们的基础科学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院士们说,2016年我国启动了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绩有目共睹,但还有一些问题待解决:一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二是,基础研究计划和应用型研究计划合并在一个重点研发计划的框架内实施,在管理模式上存在不适应之处;三是,科技计划的财政预算配置需要改进;四是,在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下,全社会的创新热情高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跟风的现象;还有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占比过低。

  他们指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站在国家基础研究全局发展的高度,尽快制定一份全局性、战略性、独立的“国家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从发展方向、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优化现有基础科学总体布局,重塑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的决策、咨询机制。建议科技部牵头,中国科协、科学院、工程院和相关部委参加遴选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科学院和工程院院长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双主任,组织各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咨询顾问组,对国家基础研究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调研,提出未来10-20年总体规划和布局建议。对国家基础科研规划和资源配置提出独立咨询意见,为中央科技决策服务。同时,要制定决策咨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咨询工作制度、专家遴选制度、重大选题制度等),使我国科技决策咨询真正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是,在调研基础上,完善国家基础科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国家基础科学发展规划”,全局规划未来10-20年我国基础研究应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规划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设置的结构和框架。注意打破部门、行业间的局限,切实做到“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真正做到“基础科学全国一盘棋”,避免科技专项制定的随意性,避免科技计划之间内容交叉、资源重复配置,集中资源在战略前沿、优势领域进行部署。

  三是,依据规划完善基础科学研究的资源配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办大事,根据总体规划配置资源,避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坚持分类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资源配置向优势力量倾斜,兼顾“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避免“形式公平”所导致的资源浪费,确保在战略性、优势性学科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打造并保持一支强有力的基础科研“国家队”。

  四是,总体上显著增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现有重点研发专项中基础类、前沿类专项的比重,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时,提高基础研究占研发总经费的比例,在2018年5.6%的基础上,今年提高到10%。在这个关键比例上,跨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门槛。事实上,去年全国政协组织委员在上海调研时发现,上海市已经把基础研究占研发总经费的比例定在10%了。

  五是,深刻认识基础研究的客观规律,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不直接产生“产品”,不应强调基础研究“全链条”设计,不硬性要求科学家从事转化研究,把宝贵的经费和精力集中在基础研究上,集中力量解决“卡脑子”问题,回归解决源头科学问题的本质。基础科学是解决一切科技问题的最上游,“卡脑子”的基础问题不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就不会迎刃而解。

  科学网公众号

标签:基础;国家;研究;基础科学;规划;布局;发展;体系;院士;问题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