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仗”要求,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局工作的总抓手,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目标围绕小康定,工作围绕小康抓,绩效围绕小康考,凝聚起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
洼地抬头,壮大小康方阵。目前盐城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过程中,实现全面小康,根本之策还是加快发展。我们聚焦重大项目,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连续三年坚持每两个月组织一次产业园区项目载体建设现场推进活动,深入开展企业“争星创优”和园区“等级创建”活动,三年来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98个,超40%的项目当年成为新增长点。去年全市工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增长17%。项目建设为全面小康带来实实在在的支撑,连续几年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超过75%,每年办成20件实事。我们聚焦重要板块,强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后发地区的支持,特别是在抢抓沿江生产力向沿海转移过程中,发挥响水、滨海区位优势,支持滨海依托宝武钢铁、响水依托德龙公司,建设现代化钢铁基地和不锈钢产业园,加上已经建成的国电投两台一百万的火电机组,正在推进的中海油LNG项目、金光纸业项目,北部沿海板块迅速隆起,呈现加速抬头之势。我们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加快补齐高铁、航空、港口、高架、高速、农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短板,打通资源集聚的通道。去年12月26日,盐青铁路通车,盐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随着徐宿淮盐和盐通高铁加快建设,盐城全面小康打开快速通道。同步推进农村道路等设施建设,努力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康路”,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258公里、新改建桥梁3837座,实现行政村和主要交通节点、经济节点、教育节点全部通达双车道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覆盖率达100%。
乡村振兴,厚实小康家底。盐城是农业大市,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面上的小康。这几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导更多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夯实“底子”,做足做好土地文章。着力以土地综合效益的提升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大做强优势产业,推进农业装备水平提升和农业技术集成运用,农业亩均纯效益从330元增加到524元,增长了59%。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农村资产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实施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合作共享型、入股分红型、化债增收型等项目,深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形成稳定增收机制。响水县社区股份合作社整合扶贫资金,为经济薄弱村配股,帮助经济薄弱村形成稳定收入,首批入股的村去年每村分红达16万元。提升“面子”,抓好农村住房改善。我们结合“623”灾后重建工作,积极实施农村康居工程,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从受灾区域扩大到全市范围。在省直部门的支持下,去年已经全面完成康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18万户危旧房屋改造任务,在全市面上消除农房安全隐患。目前,我们正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在全市开展“十镇百村”试点,进一步提升风貌品质,确保老百姓“住得安心”“住得舒心”。充实“里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从群众的收入端、支出端双向考量,关注工资薪酬、财产收益等“显性”进项的同时,注重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隐性”出项,着力用百姓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的“减”,换取收入含金量的“增”。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实施“名校名师”“名院名医”工程,新增11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133个省示范村卫生室,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5%,顺利通过国家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评估验收。
底部突围,提升小康成色。把精准脱贫作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出台了“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绘制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图谱,落实精准脱贫40条意见,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责任包干制度。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逐年增长机制,确保与扶贫开发任务相适应,去年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30亿元。深入开展市县领导干部挂钩、南北对口挂钩、工作队驻点等活动,建立市县部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市县镇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两个全覆盖”的帮扶机制,积极组织民营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共建,构建大扶贫格局,有效凝聚攻坚合力。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去年全市为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1.46亿元,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持续增加医疗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目前,剩下的7.6万贫困人口中,大多数是老人户、孤儿户、病残灾户,难以通过产业、就业扶持脱贫。我们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这些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并整体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作者为盐城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