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4日淮安讯 作为省重点帮扶县区,淮阴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9.33万人,其中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家庭占低收入总数的48%。这些贫困户本身造血功能非常薄弱,如果再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情况,往往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此,近两年,淮阴区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规范管理,积极发挥临时救助的灵活性、及时性等功能作用,对遭遇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不断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帮助困难群众走出难关,重拾生活信心。2017年8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在头条“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中,对淮安市淮阴区在临时救助中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报道。
强化“三大保障”,完善临时救助长效机制
为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淮阴区在全面启动临时救助工作的同时,强化“三大保障”,确保临时救助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规范运作。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民政部门牵头,25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加强社会救助政策的协调和沟通力度。同时建立社会救助信息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统筹指导。二是加强工作保障。建立“首问负责制”和“转介”工作制度,加强部门配合。开展村(居)级社会救助便民服务站建设,将救助咨询、受理向基层延伸。依托已设立的乡镇便民服务大厅,统一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按照“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原则,受理和转办社会救助的各项工作。三是加强经费保障。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围绕“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目标,每年将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临时救助资金、医疗救助资金、精神病救助资金等经费均纳入年初财政预算,为“救急难”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打造“三大队伍”,提升临时救助服务质量
一是成立“救急难”队伍,实现临时救助早发现。为解决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监督缺失、信息不对称、政策不透明等问题,淮阴区加大主动发现和跟踪救助力度,通过聘请村(居)委会干部、志愿者、城乡低保等民政服务对象,发挥他们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成立村(居)“救急难”信息员队伍,协助开展困难排查核实和信息报送工作,实现对困难对象的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目前全区“救急难”信息员达450余人,每年近17%的救助对象由“救急难”信息员排查提供。二是建立多元参与队伍,实现临时救助组合化。针对单项救助无法缓解特殊困难家庭压力的问题,淮阴区成立了由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衔接慈善救助、爱心组织救助,专业社工、志愿者、左邻右舍等多元参与的临时救助模式,实现救助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形成救助合力,放大救助效应,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以赵集镇小滩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杨松为例,杨松女儿杨园园,2016年7月不幸患白血病,多次住院治疗花费10多万元,这让原本低收入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在接到杨松求助申请后,区民政局及时对杨松家庭给予0.4万元临时救助,并将其纳入医疗救助,获得救助金1.62万元。同时,协调区爱心协会给予0.4万元爱心救助,区慈善总会儿童重病救助给予1.6万元救助。事后,履行低保审核程序,将其家庭及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通过多元参与的临时救助模式,杨松家庭生活压力得到及时缓解。三是培育社会专业队伍,实现心理关爱专业化。在救助工作中发现,救助对象往往因重大疾病、重大灾祸等家庭突然变故导致心理存在较大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可能出现自杀倾向,甚至报复社会。为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淮阴区建立临时救助对象心里疏导关爱机制,通过政府向专业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重度困难家庭成员开展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抚平精神创伤,增强心理正能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塑生活自信。截至目前,该区共开展心理疏导关爱13次。
建立“三大通道”,提高临时救助工作效率
一是建立“优先介入”救助通道。为更方便迅速地为特困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淮阴区改变以往“先办手续后救助”的工作流程,开通了优先介入“绿色通道”,让救助更加高效快捷、更加人性化。因患重大疾病或天灾人祸急需救助的特困家庭,现场确认后,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实施救助前移。对交通不便的特困家庭,上门办理,送钱到户。以古寨乡古西村低保户程永华为例,程永华夫妇已经70多岁,带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共同生活。今年6月份,儿子突发精神病并有暴力倾向,急需住院治疗。由于长期贫困,一家人顿时手足无措,区民政局在得到乡镇“救急难”信息员报告后,第一时间开通救助绿色通道,实施救助前移,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2000元,同时与辖区派出所联系,请公安协助将其子送到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二是建立“急难会商”救助通道。针对重大的“救急难”工作事项和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事项,由区政府牵头,召开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各方会商解决,及时救助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同时专门设立临时救助备用金,用于帮助因家庭遭遇紧急突发事件、因患重大疾病住院治疗期间无支付能力放弃治疗的困难居民。三是建立小额乡镇审批救助通道。各乡镇作为临时救助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将小额临时救助委托乡镇审批发放,简化救助程序,营造了便捷、简单、规范的办事环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