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传统教学,通过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互联网+”为教育插上了快乐的翅膀。
常州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在不断地研究开展中。目前,市里的项目学校都形成自己的骨干研究团队,基于不同的研究目标、依托不同的学习终端与不同教学平台,在研究实践中呈现每个学校特有的成果。
E脉相承,PLAY相伴
作为江苏省首批数字化试点学校,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自1997年开始,通过20多年,几任园长的滚动式项目研究,自主研发的勤幼“我是小当家E-PLAY乐园”是全国首个幼儿教育互动平台。
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园长裴巧琴介绍“E-PLAY乐园”
“E代表互联网,同时又是单词enjoy即享受乐趣的含义,play表示玩,四个字母拆开,分别表示popular;latent;activity;yourself。”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园长裴巧琴介绍,将这五个字母串联起来表示利用互联网+体验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主探索、在充满趣味化、互动化的课程游戏中,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获取。
E-play采用线上线下关联组合的方式,线上布置任务,线下完成任务。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臂包,可以用来保存在游戏中获得的金币。同时,每个孩子的臂包上都有他们个人的二维码,在进入不同的场馆前,负责对应场馆的老师会通过APP扫描孩子的二维码,这样就能了解孩子在哪个场馆活动。在一段时间后,老师通过数据的汇总,就可以了解到每个场馆的受欢迎程度,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另外,“E-play幼儿乐园”记录了孩子发展的多项轨迹,家长只要登陆平台,就能随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游戏进度情况。
体育锻炼智能化
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建设适切的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体育局、钟楼区教育局体育课改的方向。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认为,适切的体育课改要分为两个方面,适切于学校和适切于学生两者缺一不可。
清潭实小是一所老新村学校,校园面积小,活动空间少,但是学生人数却很多,为了补齐“硬件”方面的短板,学校想到了利用家庭、社区等校外的活动空间,利用珠峰网络平台中的“打卡”功能,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刚推行体育家庭作业改革尝试时,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并不高,学校用微信公众号对优秀的“打卡小能手”进行宣传,督促家长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班主任也结合珠峰平台中每天体育作业完成的形况,评选班级的“运动小水滴”并进行奖励。
该校三年级的学生沈奥钧表示,现在他每周都会进行两到三次的体育家庭作业打卡,每次在完成锻炼的时候,将拍下的照片或视频传到app上,完成每次的打卡任务。
学校为了使每位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尝试使用运动手环对学生进行全程连续的心率监测和能量消耗监测。但专业用于课堂教学的手环成本太高,很难做到普及化、常态化。目前,学校仍然在努力探索建设适切的体育课程的路径。(王庆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