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教室里只有一块大屏。扫一扫二维码,可以为学生生成试卷库、学业档案等,老师根据大数据分析实施“靶向教学”,学生也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一键导出错题库等功能,帮助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查缺补漏……
今天(9月26日),记者随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E 路同行 智惠江苏——教育篇”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苏州市第三中学,了解大数据教学,未来教室发展等,苏州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让大家点赞。
考试、批卷、评讲,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负责任的老师,还会手动统计出每道题有多少人做错,难易程度如何,然后有针对性的评讲错题。但如果是毕业班需要经常考试,那么批卷、评讲花的时间更多,老师很少再去统计每道题目难易程度。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精准教学系统,现在这些费心费力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计算机处理,苏州市第三中学老师施黎伟介绍,利用高速阅卷仪,他一两分钟就能扫完全班学生的试卷,而且立即同步到大数据中心,统计出每道题目的难易程度。
“针对全班人都容易出错的题目,老师在评讲前就要认真备课,仔细思考如何评讲,这就是数据驱动而不是经验主义。”施黎伟说,大数据可以助力老师精准靶向教学,老师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只需要讲所有人都需要听的内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课堂的指向性和有效性。
更为智能的是,系统为每位学生定制了二维码,自动生成校本题库、试卷库、学生学业档案等。施黎伟说,比如我现在给学生查漏补缺,只要打开系统,他的学习轨迹一目了然,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知识点经常出错,系统就能推荐对应的题目,在他遗忘前反复训练,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真正应用到教学中。
对此,高二7班的学生陆仪文深有感触。她说,之前要手动抄写错题,而且每门功课作业很多,时间不够用。进入三中后,她的学情报告完全电子化,各门功课的考试记录、错题记录一目了然,每次考试前只要登录自己的账号,就能一键导出错题库等功能,帮助自己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查缺补漏,这样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成绩也有提升。
很多学生都认为这样的信息化教学很潮很酷,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让学习场无处不在,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处都能学。
在苏州三中,starC+双屏教学,大数据学情分析,电子班牌系统管理,名师线上教学答疑已成常态。三中校长戴永介绍,学校秉承“将小数据变成大数据,让教育尊重规律,走向教育信息化;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让教育回顾人性,关注教育个性化”的理念,砥砺奋进,不断创新,朝着教育信息化的4.0版、5.0版前进。
在全国范围内,苏州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同类城市更早,在每个历史阶段均保持了率先发展态势。198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电化教育馆,开始探索视听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2019年,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将在全市推广应用。
未来几年,苏州将以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契机,统筹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力争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智慧教育模式。(记者 熊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