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朱贝尔、汪伟秋、刘昊6月6日报道:今天下午,“重走解放路奋进新时代”长三角主流新媒体记者团来到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参观采访李白烈士故居。李白烈士是我党情报战线上的一位无名英雄,虹口是他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地方。在这里,他用满腔的热血发出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向党向人民倾吐了生命的最后音符。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以李白烈士为原型拍摄的。
“电台重于生命”,年少投身革命洪流
李白,原名李华初,1910年5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张家坊板溪村一个贫困家庭。李白9岁那年进了村里的文公祠小学读书。这一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文公祠小学的部分教师师常常以当时的进步刊物《新青年》和《湘江评论》教育学生,使李白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熏陶。
1925年,大革命开始了,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农民协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纷纷建立起来。李白是最早参加农民协会和儿童团的成员。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李白政治上日趋成熟,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年仅15岁。
1927年,正当大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湖南也发生了“马日事变”。为了挽救革命,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这时张家坊地区准备建立农民武装。于是李白冒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道理,动员大家参加农民赤卫军。这年9月,李白参加了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第二年七月,张家坊农民赤卫军配合红军取得了武装暴动的胜利,李白深受青少年拥戴,担任了少年先锋队队长。
1930年,李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李白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在红军第四军做宣传员。1931年6月,红四军党委选送李白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从此李白和无线电通讯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习班上,李白被推选为班长和党支部委员,他学习非常努力,早起晚睡,潜心研习,被大家称为“学习上不知疲倦的人”。
李白从训练班毕业后,被调到五军团十三军任无线电队政委。这支队伍是由国民党军队改编而来,技术力量比较强,但还存在旧军队的作风。李白到任后,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要求干部和战士,同时又很注意工作方法。不久,在李白的言传身教下,无线电队成为一支英勇善战、屡建战功的通讯队伍。
1934年10月李白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任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的李白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口号,这也是李白终生的“座右铭”。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李白调任红四军电台台长。
架“空中桥梁”,秘密战斗在敌人“心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奉党中央之命到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的秘密通报工作。不久,他住进了贝勒路(现黄陂南路)148号三楼一间约十平方米的小阁楼里。第二年初春在这里设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从此一座无形而坚固的“空中桥梁”架设在上海与延安之间。
当时的电台虽然具有迅速、准确和使用灵活的特点,但它在通报的时候,有灯光和电键声音,电波感应还会引起附近居民的电灯忽明忽暗。使用大功率电台这些现象显得更为严重。为了减轻这些现象的严重程度,技术员把发报机的功率由原来的75瓦降低为30瓦。但是,功率小发出的电波微弱,上海和延安之间有两千多公里,电波经过阻隔和干扰,传到延安就微弱到几乎消失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李白和技术员一起反复琢磨、试验,终于摸索出时间、波长、天线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规律,选择在人们都已入睡、空中干扰和敌人侦探相对减少的零点至四点之间为通报时间。因此,每当人们酣然进入了梦乡,李白就悄悄地起床,轻轻地安装好机器,静静地坐在电台旁,把25瓦的灯泡拧下换上5瓦的灯泡,并在灯泡外面蒙一块黑布,再取一张小纸片贴在电键触点上,这样就能避免光线透出窗外和不使声音外扬。零点一到,他立刻向延安发出呼号。
1939年,由于环境十分险恶,组织上决定派青年女工、优秀共产党员裘兰芬(后改名裘慧英)与李白假扮成夫妻以掩护电台工作。他们住进了蒲石路(现长乐路)蒲石村18号,电台也迁入此处。一开始,裘慧英很不习惯这种假夫妻生活,经过李白多次耐心开导,她终于明白了电台工作的重要性。她除了担任警戒工作外,还主动关心李白的生活。
随着通报工作日趋繁忙,李白那台由陈旧零件拼凑安装起来的电台连续发生故障。李白虽然具有娴熟的报务技术,但并不精通机务,当电台发生了较为复杂的故障,就不得不中断联络,这使他产生了学习机务的愿望。他郑重地向党组织提出这一要求,得到了组织的赞许。组织上出资在威海卫路(现威海路)338号开设了一家“福声无线电公司”,李白在这里当帐房先生,裘慧英负责一些其他工作。这时,经过一年多的共同战斗和生活,李白和裘慧英之间产生了纯真的爱情,经组织批准他们结为风雨同舟的革命伴侣。
天快亮了,英雄却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
1948年是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的一年。国民党反动派预感到末日将临,他们竭尽各种手段以采取分区停电、暗中抄收信号来侦测党的电台,李白处在危机四伏之中。组织上决定暂停与李白台的联络,并筹建预备台。但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随着三大战役逐步展开,有大量的非常重要的军政情报要传达。组织上决定恢复李白台与中央台的联络。于是李白密台发出的电波又经常出现在上海天空,而且愈来愈频繁,时间愈来愈长。淮海战役激烈进行时,李白更是日以继夜地通报,一份份“十万火急”“万万火急”的密电,飞跃高山,跨过江河,到达中央。1948年12月29日深夜,李白正在发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敌人突然包围了他的屋子,李白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后被捕。
敌人对他连续刑讯逼供三十多个小时,前后用刑三十多种,李白始终坚贞不屈。敌人见刑具摧毁不了他的意志,又把裘慧英和儿子抓来诱供,这一招还是失败了。1949年4月,李白被秘密转押到南市警察局蓬莱路看守所。他通过一个出狱的难友给裘慧英寄去了一封信,告诉她在看守所后面老百姓家的阳台上可以隔窗相见。于是裘慧英抱着儿子来看望李白。当时的李白双腿已被老虎凳压断,不能站立,是在两个难友的托扶下爬上窗口和妻儿见的面。5月7日,裘慧英又带着儿子来看望李白,李白安详地对妻子说:“事到如今,个人的安危,不必太重视。天快亮了,我无论生死,总是觉得愉快和欣慰的”。就在这天深夜,特务头子毛森根据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批令,将李白押到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这时离上海解放仅有20天。
上海解放后,党组织和裘慧英找到了李白烈士就义的地方,挖出了烈士的遗体,后安葬在龙华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