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首届江南文脉论坛精彩落幕 组委会作成果发布
2018-12-04 17:09: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首届江南文脉论坛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论坛情况进行总结,并发布了论坛学术成果。

 

  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赵金松介绍说,举办首届江南文脉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江南文化影响力、助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专门就研究传承发展江南文化作出批示,强调加强对江南文脉的挖掘、梳理和阐发,促进江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出席论坛。本次论坛以“文脉传承与精神家园”为主题,立足中华文化的大背景,聚焦江南文脉的传承发展,定位准,站位高,意义深远。期间,举办了一场主论坛、九场分论坛和一场圆桌会,吸引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出席,包括众多国内外的权威专家和著名学者,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出版、文博、园林等多个领域;140多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演讲或交流发言,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江南文化所蕴含的人文底蕴、哲学智慧及其所构建的精神家园,围绕江南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可以说是一次文化的盛会、思想的盛宴。论坛的举办得到长三角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党委宣传部分管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就协同加强江南文化研究进行座谈交流,形成了无锡共识。论坛还举行了专场文艺演出《能不忆江南》,发布了江苏文脉整理和研究工程首批成果《江苏文库》86册图书,举办了“古韵苏风——名家作品展”,集中展出31幅历代江南书画精品。参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论坛内涵丰富、水准很高,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为研究和传播江南文化搭建了一个高端平台。

 
 

  教育部长江学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樊和平介绍了论坛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他认为,首届江南文脉论坛的学术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江南”的文化意识及其时代推进。论坛从地理、历史和文明形态多个维度展开对江南文化的理性研讨,又从江南文艺专场、江南文化观赏以及江南文脉短片等多方面体验和感悟江南文化,对“江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体验从感性走向理性,“大江南”文化意识得到增强。论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国际学术对话的大视野下讨论“江南文脉”,对“江南”的意识从地理形态、地域形态走向文化形态,“中国的江南” “世界的江南”的文化意识得到增强。论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视野下研讨江南文化,致力推进长三角文化发展的一体化,对“江南”的意识从历史意识走向现代意识,江南文化研究从文化传承走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二是关于“文脉”的传承创新理念及其文化形态。在“江南文脉”的文本形态上,论坛展示了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的首批成果,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这一工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工程研究专家与其他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对话,对如何推进和完善这一工程达成不少共识。在“江南文脉”的审美形态上,论坛以戏曲、诗词、书画、技艺为呈现方式,对江南文脉的诸审美形态、生活形态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和研讨,达成不少共识。在“江南文脉”的价值形态和理论形态上,论坛从主题演讲到诸分论坛,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江南文脉”不只是精致的生活,也不只是繁荣和富庶,更深沉的是它所提供的一套价值观念及其理论表达,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感,这是江南文脉的内核和精髓。三是关于“江南文化”的文化使命及其文化理论。论坛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传承传播及其国际经验、文化传承的国际对话、博物馆与江南记忆等开展专题理论研讨,在传承发展江南文脉的现代文化使命方面达成一些重要共识。主要包括在全球化与经济、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保存集体文化记忆的使命,通过传承发展江南文脉,完整和高质量地保存“江南”这一集体文化记忆,为现代和未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源动力,并努力为解决世界性文化难题做出独特贡献,“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就是保存集体文化记忆的文本形态,“江南文脉论坛”就是推进集体文化记忆的重要平台;致力于为人的安身立命提供可靠精神家园的使命,与会学者认为江南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相比,最大历史贡献就是精神家园的建设,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江南文化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而且对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推进长三角文化发展一体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与会学者认为,江南文化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走进去”,通过各种形式让世界了解江南、理解江南,进而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为国家文化战略的推进和发展做出新贡献。

  交汇点记者 徐宁 王晓映

  摄影记者 邵丹 万程鹏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