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重庆渝北: “创新生态圈”驱动发展(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2018-11-23 17:42:00  来源:人民网  
1
听新闻

  2平方公里,可以是一个村,还可以是一座数据谷。

  仙桃,重庆市渝北区的一个小地方,当年默默无闻的内陆小山村,如今是声名鹊起的国际数据谷。担纲渝北“创新生态圈”的“核心引擎”:95家科技型企业落户于此,已实现产值90亿元。

  走进仙桃数据谷应用体验中心,扑面而来浓浓的科技范儿——

  语音自动转换成文字,识别多语种、多方言,根据语境匹配最恰当的翻译结果;酒品、食物摆上智慧餐桌,产地、特点、风味即时呈现,推荐关联菜品,快速下单;操控VR自驾游系统,水、陆、空三种模式自由切换,仙桃数据谷全貌尽收眼底……

  据了解,这些前沿科技,都是入驻企业的研发成果。

  改革开放40年,小小仙桃在变,整个渝北也在巨变——从农业县,到工业区,再到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换挡,渝北“创新生态圈”正逐渐形成:995家科技型企业、183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数量均为全市之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94%,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发展,“创新生态圈”成为渝北发展的第一动力。

  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变独立创新为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芯片,从研发到量产,通常需要四五年时间。入谷不到两年,重庆物奇科技有限公司创造了一个傲人的成绩:仅一年时间,就量产了一款自主研发的电力物联网载波芯片。有了这颗智能芯,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完成以前多人才能做到的电力安全、控制、计量等任务。

  “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公司联合创始人熊飞说,数据谷其他入驻企业提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让公司效率突飞猛进。

  变独立创新为协同创新,突破资源能力限制,提高创新绩效,正是“创新生态圈”建立的初衷。

  “创新生态圈”,一环扣一环。大数据是资源基础和创新内核,创新资源向外呈圈层分布:第二圈层,“物联网、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3项关键性技术为支撑;第三圈层,“智能汽车、智能终端、生命健康、航空产业、数字城乡”等五大方向为产业应用;第四圈层是10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最外圈层则是N个创新企业集群。

  “‘创新生态圈’不仅是地域空间概念,更是由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组成,竞生共合、动态演化的开放系统。”渝北区委负责同志说,互为支撑的战略平台、圈层分布的创新资源、“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我们为智能硬件终端产品企业开发‘大脑’。”重庆创通联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落户仙桃数据谷,一年营业收入就达到1.1亿元。

  生意为什么这么好?公司负责人道出奥妙:我们提供核心板+操作系统+核心算法的一体化方案,在定制“大脑”的帮助下,无人机、VR、AR厂商可实现快速创新模型产品化并量产。

  “创新生态圈”里,除了创通联达这样的市场化平台,集聚的要素正在为创新提速:

  移动计算解决方案平台、全套3D打印平台、智能样机生产平台等10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主体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西部分中心落户,汇聚政务类、产业类和消费类数据13.9亿条以上;

  PNP、苏河汇、百创汇等10余家孵化机构,在孵项目100余个;

  “创新52条”政策支持,每年整合不低于3亿元的财政资金扶持;

  ……

  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高端人才纷至沓来

  显示灯照射下,水培设备中的蔬菜长势喜人。一旁的数字监测屏上,功耗、光照、成长时间等信息实时显示。这是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研发的绿色植物智慧种植系统,通过网络实时调控,可控制气温、水温等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两年前,我们研究的方向还是传统LED照明。”该院副院长吴刚介绍,通过渝北人才计划,研究院引进了一批院士专家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才得以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方向转型。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渝北出台了高层次人才计划,推出项目资助、人才服务等系列优惠政策。

  “渝北区,过去叫江北县,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一所科研院所,建区后也仅有2所。发展落后,得了个绰号‘江老幺’。”渝北区科委主任王文武,是土生土长的渝北人,40年里,他看着渝北的科技发展从“一片空白”到“后来居上”。

  引凤先筑巢,渝北启动了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鼓励原有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实行独立公司化运行,引进独立研发公司。

  目前,渝北独立法人化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9家。2017年,在重庆市评选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中,渝北占了1/3。

  研发机构法人化,重庆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吃螃蟹”。“机制更灵活了,极大激发了积极性,提升了整体研发实力。”公司实验室主任曾影说,改革后新增研发人员30余人,还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改革激发活力,人才纷至沓来。渝北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438人,创新创业导师138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由2015年的8927人增加到2017年的16685人,两年翻了近一番。

  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传统产业“有中生新”

  渝北中光电产业园,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注塑、背光、模组全套自动化生产,工人只需监控设备运行和进行成品检测。走下流水线的液晶显示屏,被运往富士康、华为、中兴、TCL等厂商。“我们已建成全自动生产线40条,占比达85%,显示触控产品年出货量2亿片。”重庆市中光电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春平一脸自豪。

  在“创新生态圈”的带动下,像中光电这样的智能化新兴产业,已成为渝北增长最快的产业。

  抓住新一轮智能终端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渝北“从无到有”集聚起智能终端产业集群。2017年,渝北智能终端类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880亿元,同比增长45%。

  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使得渝北“汽车一业独大”的现象正在改变。2017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增长30%,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29.8%。针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传统产业,渝北则“有中生新”进行智能化改造。生产线上,可自由旋转360度的机械臂有序运转,精准完成组焊、精加工、总装、打包等工序;自动化立体仓库,机器手接受指令……

  这些高科技出现在重庆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轿车生产线上。“智能化起了大作用!”公司董事长戚守柱感叹,人工节约八成,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30%,产能提高3倍。

  “财政补助1200多万元,占项目投入的20%。”驰骋汽车“机器换人”的底气,与渝北区的扶持引导分不开。2017年,渝北区政府给予190余个项目工业扶持专项资金近2亿元。

  共生、互生、再生,环环驱动,渝北的“创新生态圈”还在不断拓展、勾画。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7日 10 版)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