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提到‘放射性’三个字就为之色变,认为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致癌,其实这里面有很深的认识误区。”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化学家柴之芳见到记者的开场白。
柴之芳说,放射医学的正效应远大于负效应,通过做CT或正电子成像,可以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用加速器发射线照射,可以杀死病人身体内的肿瘤细胞,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当然,作为一把双刃剑,放射性射线也有负效应,但这和剂量有关,只有相当于广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放射性剂量才会造成致命伤害;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如此大的放射性剂量。
柴之芳说,自己年年都做科普,一年甚至10次报告,但仍深感放射医学的社会科普十分有限,不如媒体来做一次科普报道效果好。“我作报告局限在学术界、高校和科研院所,其实科普更应该面对老百姓;美国老百姓对放射科的认可度和心理接受程度较高,就是因为美国科普普及程度高。”
谈到放射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柴之芳说,我国放射科和核医学科的科研水平与国外持平甚至超越,得益于国内病人基数较多,医生有足够的经验累积,所以治疗效果不错。总体来说,我国医院放射科和核医学科和外国医院相比并不落后,在最高端放射医学设备上还存在巨大差距,以质子加速器和重离子加速器为例,这两种设备在美国和日本非常普遍,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现今国内医院使用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几乎都是进口,这些设备基本上被GPS (通用、飞利浦、西门子)三家公司垄断,每年仍需花费巨额外汇资金。” 高端设备被外国“卡脖子”的现状,目前正在逐步地改善,柴之芳乐观地表示,再过10年,我国的加速器研究水平可以与美日并驾齐驱。
作为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的院长,柴之芳能深刻感受到放射医学人才的缺失,每每他外出参会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还有没有毕业生能招,苏州大学一年只培养100多名放射医学本科生,数量上供不应求。
外科切除肿瘤、放射照杀肿瘤细胞、化学药物疗法是目前公认的三种主流的癌症治疗方式,柴之芳说,放射疗法的地位正在逐渐上升,放射医学未来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目前主要的难题是核医学乏燃料后处理,国际有两种通用处理办法,一个是湿法,一个是干法。湿法就是常用的有机溶液萃取,流行与五六十年代,现在相对落后。干法技术正在发展,柴之芳介绍,苏州大学下属专门成立了核能发展院,正在和原子能研究院及工业部门合作,研究成果将逐步转化服务于祖国大地。在柴之芳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和愿望,他希望苏州能兴建一个放射医学研究院和产业园,取得更多研究成果,造福更多病人。
(柴之芳现为中科院院士、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
本报记者 张 宣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