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城乡风貌在变 乡情亲情未变
—— 听江苏籍华侨讲述家乡的变与不变
2018-09-26 09: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海外生活的江苏籍华侨华人的眼中,魂牵梦萦的江苏家乡,又有哪些变和不变?

  罗马尼亚江苏商会会长、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先生中秋节前和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华侨华人一起,参加了江苏省侨办组织的2018“海外江苏之友”活动。活动结束后,他就回到了淮安老家过中秋节。

  “我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家乡到欧洲发展,20多年里只有两次在国内过中秋节,一次是2009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在江西明月山中秋晚会;这次在家乡过节是第二次。我感觉,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团圆与月饼都是不变的话题。我父亲今年86岁,一直跟我生活在罗马尼亚,他很想家,今年3月份我把他送回淮安,现在正好陪他在老家过一个中秋节。在家乡,我见到亲朋好友和小学、中学同学,乡情、亲情没有变,还是那么浓。我长期生活在欧洲,走访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的感觉,他们的变化不太大;而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巨大,特别是在城市发展与交通方面。我在淮安城市规划馆看到,城市正在东扩南联,主城区特别大,轨道交通高铁站也即将建成,城市风貌也非常的时尚。”

  德国连锁餐饮集团稻香坊董事长郑爱珍女士32年前赴德,她说:“以前这里中国人很少,很少有人注意中国的节日,而现在随着中国企业的入驻和中国文化的深入传播,德国人也开始过我们的中秋节。他们懂得吃正宗的中国菜,还开始学说中国话,中国舞蹈、绘画、书法在这里都很受欢迎。我们在德侨胞每逢中秋,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召集中国同胞,同时也会邀请国外友人和我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大家一起欣赏精彩表演,共同品尝我们自制的月饼,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让外国友人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陈江中博士去年6月从加拿大回国创业,在苏州高新区成立了纳易环保科技公司,今年是他在国内度过的第二个中秋节。“我在加拿大23年,以前过中秋节时不是在上学就是在工作,一般和同学、同事搞一个聚会,吃吃饭喝喝酒,当时聊得最多、想得最多的还是国内的亲人。去年开始,我能和亲人们在大家庭团聚,感觉非常温暖。”

  张华芳女士在美国凤凰城已居住24年,家人也都在美国。“在美国过中秋节时,一般同一个小区的中国邻居,大概会有10户左右吧,会带着自家做的菜,约到某一个人家去聚会。”而今年中秋节不同以往,她和朋友一起回国旅游,这是24年中她惟一在国内度过的中秋。中秋节前夕,她来到昆山,在祝甸砖窑文化馆、锦溪古镇、昆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昆山杜克大学又一次感受了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到江苏,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亲切、一样舒适。” 本报记者 吴昌红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