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常熟市东南角,有一个小村庄。过去,那里是泥墙草房、穷土恶水、瘟疫横行的"烂泥地";如今,它却成为环境优美、百姓富裕、乡风文明的"桃花源",它就是蒋巷村。从今天起,本台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蒋巷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上的有益探索。今天首先关注蒋巷村的现代田园牧歌。
秋初的蒋巷,千亩农田,碧浪滚滚。村里的1200亩无公害生态粮食基地,由16个大户承包,全部采用机械化耕种,稻田里还养殖螃蟹、黄鳝。
蒋巷村种粮大户丁时云说,我们这个稻子长得特别好,是有机稻,不下化肥、不打农药,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科学种地、越种越甜、
同大多数GDP快速增长背后干冷的土地不同,蒋巷村的飞腾是从对泥土的改变开始的。今年74岁的老书记常德盛告诉记者,蒋巷村位于水网地区,曾是常熟最低洼的地段,村里土地高低不平、十年九涝,在改革开放之前,村里人连吃饭都成问题。
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说,当时我们这个地方是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穷水恶土,麦子种下去基本收不到。要使农民吃上饭,就要治水改土。
这一改就是20多年。常德盛带领村民,硬是凭着一根扁担两只筐,完成土石方50多万方,将1700亩低洼田填高1米多,建成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吨粮田,让蒋巷村从吃返销粮一跃成为苏州3000多个行政村中的售粮"状元"。近年来,村里又通过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生态化种植,现代农业形成规模特色。
江苏台记者冯源:在蒋巷村中心,有一片近800亩的生态园,这里种植的粮食不施农药,粮食加工废弃物用来养猪,养猪场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再用来养殖水产和给农田施肥,真正实现了生态循环的农业经济链。
蒋巷村养猪大户孙启华说,如果说不把我们猪场搞卫生了,跟村子不配套。我们猪场建立了一整套环保设施,一个做到了零排放,第二个可以给我们种植有机大米提供有力的保证。
如今,蒋巷又在对全村农田进行新一轮改造:规划竹园300亩、果园200亩、蔬菜50亩,建设立体、生态的现代高效农业,不仅提高产出效益,更优化生态环境,奏响一曲现代田园牧歌。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新记者/ 冯源 何斐 苏州台 常熟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