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值江南最美时节。3月30日,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旅游局支持,中国江苏网主办的“文旅融合看江苏”全媒体主题报道活动在南京博物院启动。
文旅融合步伐早已迈开
“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随着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网友对文旅融合的这句评论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体现了大家对文旅融合的期待。本次“文旅融合看江苏”全媒体主题报道活动正是江苏省统筹文化旅游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旅游新形象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
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江苏的步伐早已迈开。据江苏省文化厅巡视员马宁介绍,江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863.9亿元,占同期GDP比重从4.31%上升到4.99%,已经成为江苏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据文化部统计,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
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江苏省文化厅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积极扶持文化旅游的骨干项目,催化了一大批包括文化旅游用户在内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壮大,建设了一批文旅产业集聚区,多年不懈培育出的文旅知名品牌更是广受喜爱,“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宜兴紫砂”“东海水晶”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旅游品牌已成为江苏的名片。
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外地游客到南京,夫子庙是必去之地。秦淮河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河,留下了太多历史的印记。桨声灯影里,乌衣巷、桃叶渡、白鹭洲等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会不经意撞进游客的视线。正因为有了文化的浸润,旅游景点才会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诗情。
“没有文化的旅游,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旅游。”南京夫子庙文旅集团总经理王学军告诉记者,文化是魂,旅游是形,旅游要靠文化注入灵魂,文化也要靠旅游这个载体展现出来。只有内外兼备,才能打造出一个好的产品,为游客带来最好的体验。
“南京夫子庙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在这里给儿子买一个‘状元郎’储蓄罐,开心又吉利,讨个好口彩。”刚刚为孩子购买了旅游纪念品的杨先生的话代表了不少游客的心思。“状元郎”系列产品热销,秦淮水上游览每年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新开发的以研学为主的“科举一日游”“才子佳人游”等项目,更是用文化将一个个景点串联起来。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游客看来,诗和远方能够兼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对文旅从业者来说,要将二者真正融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既是机遇,又面临挑战。
谈到文旅融合,南京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亮深有感触。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政府发展文化民营专业公司运营的试点,但直到2016年才实现收支平衡。耐得住这份寂寞,在坚守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该公司2017年销售额达到四五百万元。
公司创立初期对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市场关系、风险防范等预估不足,遇到了诸多困难。通过在这个行业里的坚持和不断探索,王亮对旅游和文化创意与市场之间的融合关系越来越清晰,探索出的以“栖游纪”为代表的旅游文创商业模式目前已在南京景区孵化试行,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下一步将以轻资产的模式输出服务,向外地推广。“旅游文创产业的路很艰巨,但我们已在路上。”王亮说。
烟花三月,去扬州体验一次运河文化之旅;华灯初上,在苏州看一场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到了南京博物院,欣赏到的不仅是精彩的展览,更是享受一种“新中式”的生活方式……在江苏文旅融合的大潮中,既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有业界的奋力前行,更多的是小微企业的破茧成蝶。人们有理由期待江苏文旅融合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王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