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记者 朱国操 通讯员 李大伟 匡碧瑶)1991年10月1日至3日,首届中国东海水晶节的举办,让原本仅有4万多人的小县城一下涌入了20多万名男女老少。一条300多米长的菜市街上满是各式水晶饰品摊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不时还能见到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各乡镇组织的花车巡游等节目更是轮番上演,热闹非凡。
“以水晶为媒,让世界了解东海;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历经近30年时光,东海水晶走向世界的脚步更加坚实、稳重,“世界水晶汇东海,东海水晶遍世界”的成果有目共睹。如今,东海县已形成了涵盖原石采购、水晶加工、创意研发、市场销售、文化展示、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链;拥有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年产3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规模,水晶产业年交易额达170亿元;近30万东海人投身水晶产业淘宝掘金,走上发家致富路。
正是在水晶产业的拉动下,解放初期还位列全国“百穷县”的东海县已成功跻身县域经济全国百强。东海、水晶,水晶、东海,成了全世界水晶业界的亮丽名片,为港城闪耀世界舞台持续散发出熠熠“晶”光!
首届水晶节
拉开东海闯世界大幕
“当时县城大小饭店全部爆满!”首届中国东海水晶节期间,原东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人穆道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活动的盛况。首届水晶节的火热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专程赶来的客商达4000多人,其中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外宾,这对位处苏北的小县城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件新鲜事。
东海火车站附近有一条300多米长的菜市街,是节庆活动的主要展销区,道路两旁摆满了各式水晶饰品销售摊位,前来挑选水晶的顾客几乎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某个摊位前遇到出手阔绰的客商往往会引起一阵阵惊呼和骚动。
“整个水晶节期间商贸成交额达到了4.62亿元。”穆道俊说,县委、县政府的大胆尝试“一炮打响”,多少年来守着“晶矿”受穷的难题终于找到了破解良方。
那么,举办首届中国东海水晶节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东海人挖掘加工水晶早已有之,政府部门原本对此采取的是严查禁采政策,但结果却是越查越多、越禁越旺。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决定将分散分布形不成规模开采的水晶放给群众开采加工,并因势利导,放开了水晶生产加工经营。
“1989年左右,驻扎在东海县的省第六地质大队从南京、无锡等地买来了研磨机、打孔机、抛光机等设备,加工生产了一批水晶项链。”穆道俊说,这批项链一露面便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到了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东海水晶项链被组委会指定为亚运会特供产品,并一次性订购了1000条水晶项链,更是在东海县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全县风涌水晶潮。市场规模初现,为后来首届水晶节的举办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搭建五大平台
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首届水晶节作为东海县水晶产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吹响了当地依靠资源优势脱贫致富的冲锋号。随后的近30年时间里,在东海县委、县政府接连打造下,水晶节的影响力和对水晶产业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东海水晶节已成功举办了14届,名称也由中国东海水晶节变成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穆道俊说,名称的变化,昭示东海在水晶产业领域国际地位的提升,原来的水晶之乡一步步建成了中国水晶之都,又到如今的世界水晶之都。2013年,“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荣获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会展节庆品牌;2018年获评中国最负盛名十大节庆。
与此同时,东海县还相继成功举办了天然水晶“晶华奖”大赛、中国东海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全国主流媒体东海行、“水晶公主”全国模特大赛决赛、水晶工艺品大赛、水晶精品拍卖、水晶雕刻品大赛、“千名客商看东海”等一系列贴近水晶、贴近东海的文化交流、经贸展览、投资恳谈、研讨交流活动,充分演绎了东海水晶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无限魅力,进一步打响了东海水晶品牌,促进了广泛的经贸交流,推动了东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16年,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东海水晶城建成投用,而这已是东海县建设的第7个水晶专业市场。中国东海水晶城总投资32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水晶专业交易市场。实际上,东海水晶城只是东海县“一镇一城一馆两园”五大水晶产业发展平台中的一个部分。除了“一城”,东海县倾力打造的水晶特色小镇,不仅是省首批特色小镇,而且位列全国50个最美特色小镇第2位。“一馆”,即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是全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唯一以水晶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两园”,即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
如今,东海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晶原石集散地,并建立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产业网络。拥有一支2万人的“淘晶”大军,常年奔波在巴西、马达加斯加、南非等国家的水晶产地,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先后成立了东海水晶宝石行业协会巴西分会,与捷克贸易促进署签署备忘录,设立了捷克东海经贸代表处。实现了捷克的摩瑟、哈拉玛等水晶产品在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集中展示,阿斯特拉、宝仕奥莎等水晶品牌入驻中国东海水晶城,咖萨克水晶项目在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投产运营。
未来发展目标
锁定“世界级特色产业”
“我是1996年开始从事水晶生意的。”已经入行20多年的恒达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旭辉是东海县曲阳乡人,从小就与水晶打交道,曾经在自家地里挖出过一块10公斤重的水晶,卖了2000多块钱。有过这样的缘分,陈旭辉对水晶情有独钟。
后来,陈旭辉通过电视了解到很多城市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相关展销会等活动,于是他灵机一动,“能不能把水晶也拿到展销会上去卖呢?”随后的三年时间里,陈旭辉拿着6000元启动资金和另外几名老乡一起,从市场上批发来水晶饰品到全国各地跑展销会,赚得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陈旭辉回乡办起了水晶加工小作坊,进驻了老水晶市场,到后来进驻了水晶文化创意园,拥有4000多平方米的营销场所和50多名一线员工,发展为固定资产达1.6亿元的规模企业。随着新水晶城的投用,陈旭辉又在2号馆2楼租下了一间店面。近年来,陈旭辉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在打造网购平台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打造,不断提升设计、加工水平,并通过举办水晶书法艺术展等活动,赋予水晶文化艺术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
陈旭辉的发展经历,只是众多借助东海水晶产业发展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东海县置身水晶产业的总人数近30万人,其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涌现出了“大姐吴兆娥”“石来运好”“至善坊”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这些个人和品牌的成功浓缩了东海水晶产业近三十年的发展巨变,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也淬炼出了东海人和一座城的“精气神”。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苏符号”、“世界水晶之都”都是笼罩在东海水晶产业头上的一个个耀眼光环,未来的东海水晶产业,将着力构建“以天然水晶为主导、以彩色宝石加工为拓展、以中捷人造水晶合作为突破”的水晶珠宝产业发展体系,并依托“一镇一城一馆两园”五大载体,推动水晶产业国际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多元化发展,继续在提升产业层次、拓展文化内涵、推进国际交流、建立标准体系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站在东海水晶城主入口处环顾四周,东海县“把水晶产业打造成世界级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