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1+13环省行 > 苏州 > 苏-致富 > 正文

0

陆燕:对农村和农业有很深的感情 我学会了与村民“打交道”

来源:苏州日报   2017-07-17 10:11:00

  陆燕在海丰农场的米厂检查机器设备。□记者顾志敏摄

  党员名片

  陆燕,1986年1月生,2012年8月入党,现任太仓市城厢镇万丰村村委会副主任,曾获“太仓市十佳新型农民”等荣誉。

  对党的七一祝福

  祝福我们党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是土生土长的万丰村人,父母都曾在村委会工作过,打小对村里就有着很深的感情,一直很喜欢村里的生活氛围。虽然没怎么干过农活,我却非常喜欢农业。

  2007年,我从江苏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企业担任品质主管。申请入党时,出于对万丰村的深厚感情,我向村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2年4月,村里的海丰合作农场招人,收入一年大约6万多元,一周休息半天。当时,我在企业,一年能赚8万元,还有双休日。但我太喜欢农业了,考虑到村里年轻人也少,我决定回村里,想着为村里做点贡献。8月,我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是我到万丰村收到的最好入职“礼物”。

  刚到农场,我跟着两位老师傅,从零开始学习农作物种植,学习开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

  一年后,我又参加了在句容农校举办的太仓市在职在岗村级技术员集中培训,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3年,海丰农场水稻丰收,增产10%以上。当我带着农场工人忙着抢收沉甸甸的稻谷时,非常满足,什么烦恼都没了。我觉得回村里的决定是对的,这才是我喜欢的工作。

  2015年,村里投入几百万元,上马了双孢菇培育项目。这是一个生态循环利用项目,当时,村里人对这方面一无所知。我作为负责人,要带头学习。村里为我们联系了上海食用菌研究所和联众食用菌合作社。为了学好技术,大年夜我还待在联众合作社。

  从去年开始,我又接手了村里的环保项目。如今,我已经在村里工作了5年,工作内容一直在变,我对农村工作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海丰农场,我们团队里年纪大的人多,15个工人平均65岁,都是本村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之前我在企业里做的是品质主管,要求严格。所以刚回来时,不太适应村里的工作氛围,“管得太松,效率低;管得太凶,老阿姨老伯伯们一发脾气,索性就不来了。”

  实在急了,我也会“板面孔”。有一次我组织大家给水稻除草,说好下午1点上工,我中午就在田里等,可是几个老阿姨1点15分才来,边走边啃甘蔗。“你们看看几点了?”我当时就火了,还说了几句狠话,老阿姨们一下子都有点蒙。

  时间长了,我才渐渐领悟到,村里的工作和企业不一样,农村不比在企业,你不能以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去开展工作。在村里,心态不能是管理村民,而应该是服务村民,这是在农村做好群众工作的“秘笈”。后来,我改打“温情牌”:任何时候都笑脸相迎,“阿姨、伯伯”常挂在嘴上,老阿姨们吃软不吃硬,配合越来越默契。

  从企业到农村,从白领到农民,我体会到了当农民的苦与乐。回村里待了5年,我整个人晒得黑不溜秋,完全变了样。朋友经常开玩笑,说幸亏我早就结婚了,不然晒成这样,媳妇都难找。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小目标。我属牛,牛就喜欢耕田,所以我也想一直待在村里,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村里的双孢菇项目,每两个月一个周期,每平方米能收获40斤双孢菇,国外最多能达到60斤,目前我们在调试设备,希望能够达到国外的产量。(记者顾志敏记录整理)

标签:

责任编辑:潘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