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1+13环省行 > 南京 > 致富路 > 正文

0

农户抱团,“大圣”水芹创精品 带动1600多户农户增收

来源:南京日报   2017-07-17 09:39:00

  种植户正在采摘水芹。 资料图片

  位于六合区北部山区的马鞍街道大圣社区,一直以口感好、产量高的“大圣”牌水芹而闻名。最近几年,大圣水芹的亩产不增反降,与之相对应的是整个水芹产业的年产值却提高了10%。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大圣社区走精品路线,抢占水芹高端市场的探索。

  大圣社区有100多年种植水芹的历史。今年48岁的村民袁德平从16岁起就跟着父亲学种水芹,至今已有21年。“大圣水芹跟一般品种有些区别,身子细而长,根部偏白,顶部才是翠绿色,口感也更香脆。”袁德平告诉记者,过去种植水芹全凭经验,后来,在水芹合作社和水芹党支部的带领下,种植户们开始在专家的指导下种植水芹,种植标准比原先提高了不少。“现在种水芹收入这么高,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袁德平说,村里几十户种植户的年收入连续多年超过10万元。

  过去,大圣社区的村民们种植水芹都是单兵作战,一家一户上市销售,2004年,因集中上市,造成水芹大量滞销,导致价格一度跌到几分钱一斤,亏损严重。2005年,由7个水芹种植大户牵头,社员们共同出资创建了大圣水芹合作社,袁德平正是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

  合作社成立后,统一了布局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使用“大圣”商标和外包装。抱团发展不但打响了大圣水芹的知名度,也稳定了水芹的收购价格。随后,合作社分别与江宁众彩批发市场、苏果超市签订销售协议,解决了大圣水芹批发和零售途径。2009年,为更好地发展水芹产业,大圣社区成立了大圣水芹党支部,把党支部的优势和合作社的优势“合二为一”,党支部对接项目跑部门,加快脚步跑市场,创新形式跑营销,种植户们则专心种植水芹,想方设法提高水芹的品质。去年,合作社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1630多户农户增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骆营组种植大户李高祥家的河塘里,大片的水芹已开出了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等到结籽后,就要开始育水芹苗了。”李高祥告诉记者,水芹苗种植的间隔与水芹的产量息息相关。过去,水芹的产量一直维持在亩产1万斤—1.2万斤,最近几年,水芹种植得比原来稀松,亩产降低了15%左右,但生长空间大了后,水芹会更粗一些,品质好,口感也更好,每亩的产值反而增加了。

  除了降低亩产,大圣水芹合作社还严控质量关,从生产源头抓起,不使用化肥农药,走原生态道路,以提高水芹的品质。合作社负责人贡述春告诉记者,目前,大圣社区共种植水芹3100亩,其中有机水芹500亩,其余全是无公害水芹。大圣牌水芹先后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认定和有机食品认证,并获得省市名牌农产品称号。与此同时,水芹大棚栽培、遮阳网栽培、多茬栽培技术,水芹龙虾连作等技术也纷纷上马,合作社不但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获得了两项技术专利。

  “做精品,抢占高端市场,一直是我们的目标。”贡述春介绍,2015年,合作社经过市场调研后,又推出了水芹净菜产品。把水芹加工成净菜,不仅重量减轻了,还需要增加人力成本,所以刚开始有些种植户不理解。没想到净菜产品投入市场后却大受欢迎,经过核算,去掉所有成本,每亩的利润增加了10%左右。

  如今,“大圣”牌水芹在南京市场上占领了70%的份额。对未来的定位,大圣人有自己的目标:做精品、做净菜,打响“大圣”水芹这个品牌,拿下更多高端市场,让品牌的含金量更高。

  本报记者朱晓露姜静

  新闻链接

  全市“三品一标”

  总数达1083个

  根据都市现代农业特色发展要求,我市进一步调优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加快构建与南京大城市消费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三品一标”)。

  记者获悉,目前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83个,其中无公害853个、绿色138个、有机8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的生产总量达186万吨,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总量约40%,超出全省平均数10个百分点。此外,我市本地农产品有效注册商标为4841个,有效认定“南京名牌”103个、“江苏名牌”29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江苏著名商标”47个,销售产值达800亿元。

标签:

责任编辑:潘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