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1+13环省行 > 淮安 > 淮-致富 > 正文

0

淮安市清江浦区:合作社党建催生富民产业

来源:新华网   2017-07-17 18:48:00

  每逢节假日,淮安市清江浦区和平镇越闸村总是人头攒动,欢笑声不绝于耳。原本偏远、贫穷的小村一跃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迅猛的富村强村,不得不从合作社党建说起。近年来,清江浦区聚焦“富民”,围绕党建强社、合作富民,开展村社联建,以和越林果、黄码红椒为代表、覆盖4个乡镇、涉及种植、养殖、服务、旅游的28个专业合作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功运转,催生了一批富民项目,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转向兴产业、育先锋、同致富。

  党组织牵手合作社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和组织形式日益多元化,传统的以村、组分块设置村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跨农村、跨行业进行优化配置,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面貌变不变,基础在党建。把党支部建到合作社,将党组织延伸至产业末端,是加强产业党建工作的基础。”清江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汪家云说。经过调研摸底,区里迅速弄清了党员在合作社中的具体情况,并立即组织涉农部门和乡镇、村级党组织开展合作社党支部组建工作。

  “我是一名党员,我知道党员对于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有更多的党员加入,发挥党员的思想、技术、资金和信息等多方面优势,不仅能提高合作社竞争能力,促进合作社更好发展,还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在镇里来人到合作社联系党建事宜时,宝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成宝积极响应。党支部成立后,他倾注更多精力,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资源,为合作社全体党员、社员和周边党员农户提供帮扶,进一步增强了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花引来百花开。清江浦区委组织部因地制宜,通过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多种方式,集中指导组建了一批像宝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这样的合作社党组织。合作社党支部的建立,不仅将党组织延伸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还有效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等环节村组“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党组织的服务更加实在和具体,凝聚力大为增强。

  集体经济大发展

  今年6月,盐河镇杨庙村顺利脱掉省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清浦街道清安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万元增长到2.25万元;和平镇齐湖村由2010年村集体负债近40万元、人均纯收不足0.8万元,增长到人均1.8万元,村集体结余50余万元……

  “农民要挣钱,关键看党员”。把党员培育成致富能手,将合作社能人培养成党员带头人,是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的核心,也是实现强村富民的必然。为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在强村富民的引领作用,清江浦区通过构建能人大户、党员、合作社能人、合作社党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负责人全过程培养成长的“四培四促”机制,推动实现村党组织和合作社党组织建设互促并进、共同提升。

  “变发展党员‘坐等上门’为‘引人入门’。全乡新发展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能人’比例分别占到了总数的63%和85%以上。”黄码乡党委书记高军介绍,“我们还鼓励村两委人员主动创办产业,合作社能人党员主动进‘两委’挑担子。”

  “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总支书记首先要有自己的产业或实业,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这样在经济上才讲得起话,大家才会跟着你干。”在武墩镇普墩村党总支书记张玉芳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均找到了自己的致富项目,全村40余名党员成为合作社理事。黄码蔬菜种植合作社党支部高金龙成为村党委书记后,自主招引市场化建成红椒交易市场2000平方米,外出寿光洽谈红椒收购主体,对内组建收购团队公司化运营,配套好2000亩菜篮子工程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从此红椒产业逐步升级。

  清江浦区委组织部及时跟进“高校科研院所+农业基地+党组织服务”模式,推动科技进村、进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产业化发展和村集体经济的迅速提升。

  产业铺就富民路

  清江浦区委审时度势,根据“培育亮点创品牌、典型示范带全面”的工作思路,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技术提升、产品宣传打造重点品牌,建设产业园,推动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接二连三”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全区富民产业种类不断增多,品牌不断做强,带动群众就业致富,夯实了幸福乡村的基础。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盐河镇明忠生猪养殖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明忠心里,与大家共同富裕才是他最大的心愿。他先后拿出20多万元资金,帮助经济困难家庭购买猪苗和其它必要的物资,动员他们加入到养猪行列中,带动周边镇村养猪农户1500户,年销售量8.8万头,年销售额900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生猪销售不景气的时候,明忠生猪养殖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乡邻饲养的生猪,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亏了乡亲们。

  和平镇越闸村党总支副书记、和越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左立新带领党员说服群众种植草莓、葡萄等果树,致富群众178人,人均纯增收1.7万元。国富高效生态种植合作社以“家庭农场”为支撑,注册资金158万元,规模面积350亩,共建立360个蔬菜大棚,这种新型农业生产新模式,实现了集中集约化生产,让种田更有吸引力。

  如今,古庄牛旅游及农副产品驰名淮安,淮香食用菌产业园初具规模,和平镇入选省“生态文旅小镇”,“黄码乡红椒小镇”成功入围省农业特色小镇名录。正如一名群众赋诗所说:合作社上党旗扬,致富之路宽且畅。(郑帆 陈炬锋 黄文军)

标签:

责任编辑: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