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刘老庄:农民收入 八年涨了四倍
连云港日报记者周莹报道 一排排整齐的多层住宅,干净整齐的村容环境,绿树成荫的村级道路……这样的新农村,让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村1795位村民的生活幸福感大为提升。“洗脚上楼”的刘老庄人充分发挥村庄特色,打出一张张特色农业好牌,用“省出来”的土地过上了城里人羡慕的小康生活。
刘老庄村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村庄。1943年,新四军82位勇士在这里与千余日寇血战,全部牺牲。该村党总支书记朱林介绍,解放几十年,刘老庄人依旧过着紧巴巴的穷日子。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仅有3800元,村集体欠债8万元,是全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之一。
刘老庄人“三顾茅庐”请来了在外创业的本村“能人”朱林担任带头人。朱林上任的“第一把火”,便选了一批“有钱人”当村干部。他的理念是:自己都不富咋能带村民致富?他的“第二把火”,便是“逼着”这些有钱的村干部集资127.5万元,购买了一批工程机械,承揽工程。这一招,便让村集体收入由负转正。2010年开始,他以土地拆挂指标的方式推行集中居住,588户村民搬进了多层小洋楼。集中居住和旧村改造腾出的1200多亩土地成为刘老庄人新生活的指望。
随着全村土地的流转,刘老庄又建起了千亩日光能温室大棚项目。村民不敢承包,村干部每人至少承包30亩,带动村里大户承包。日光能大棚的崛起,一下子让过去每亩纯收入只有700多元的土地变身“黄金地”。
看到日光能温室大棚在带动居民就业上的好处,朱林在村里规划了千亩光伏太阳能发电厂、千亩精品苗木园、千亩果树采摘园等园区,让刘老庄村土地资源实现增值。
村民的物管费、合作医疗费、养老保险费,村里全包;上大学、住院看病村里还发补贴;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养老中心就在家门口……今天,刘老庄人靠着土地租金、上班薪金、村里补贴、入股股金过上了城市人都羡慕的好生活。2016年,刘老庄人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万元,是8年前的四倍,彻底摘掉了红色村庄的“贫穷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