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2017国家公祭 > 公祭资讯 > 资讯头条 > 正文

0

80年:惨痛历史不会忘记 珍爱和平矢志不渝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沈峥嵘 王世停   2017-12-13 08:54:00
今天,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周年的冬日。

  今天,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周年的冬日。

  80年前,南京。我们站立的这片土地,曾以无可名状的屈辱与惨痛遭受屠城之殇!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钟就有一条人命消失!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80年后,南京。我们站立的这片土地,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文明与活力相得益彰,发展与和谐同频共振,这个城市和人民曾饱受创伤、屈辱,如今在和谐发展中呈现出宁静、美好、安康、生机以及不变的友好与感恩。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80年,中国和南京的发展翻天覆地、日新月异;80年,中国和全世界的和平之志携手相连、永世不忘。

  今天,我们在此集聚、纪念。

  3年前的这天,首次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3年来,公祭鼎静默无言、岿然不动,与成千上万的中外参观者对视,诉说这段无可辩驳的历史以及全人类对和平永恒的追寻与捍卫。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南京,曾是殉难之城。

  人们无法忘记,80年前那个冬天,除了刺骨的寒冷,南京城上空笼罩的是无处不在的死亡与恐怖的气息。

  南京,亦是和平之城。

  2016年,重点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成立;2017年,南京成为全国首座、全球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是为了民族警醒。国家公祭就像高悬在中华民族头顶上的长鸣警钟,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性本善并存的还有人性之恶。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判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安全威胁和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战争威胁还未根本消除。

  南京国际安全区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部分成员,居中者为约翰·拉贝。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是为了寻找光明。因为即便回顾人类最黑暗的那段历史,我们也看到,冰冷的奥斯维辛有一份温暖的辛德勒的名单,南京浩劫中有约翰·拉贝,还有欧内斯特·福斯特、普卢默·米尔斯、刘易斯·斯迈斯、爱德华·施佩林、乔治·菲奇……我们铭记这些外国友人的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创建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拯救数十万中国难民免遭屠杀的命运。他们的勇敢,源于人类的良知、大爱与道义,良知在,光明在。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更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南京的痛苦是人类的痛苦,南京记忆就是世界记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深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我们更知,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正视历史,消弭仇恨,放下包袱,携手前行,才能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南京大屠杀,曾经的苦难没有击垮中国人民,反而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更加坚定地站了起来。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的今天,中国人民并没有耽于现有成就的甜蜜,而是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将历史镌刻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因为,我们深知关于苦难的历史记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沉痛,更是一种振奋和激励,它将唤醒我们对于和平的珍惜,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伟力。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3年前,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白鸽放飞,翱翔蓝天,习近平总书记这番坚定铿锵的话语如冬日暖阳,寄托的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

  如果说一年中可以有一天给予一个城市,我要说:12月13日属于南京!

  存此一心,我们站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地、在国家公祭日发出告愿:愿人类远离灾祸,愿家园安全温暖,愿世界和平永续!

  请横屏观看南京大屠杀80年大事记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https://jnews.xhby.net/waparticles/c989455d268d4d4eafef813ce312b84e/nmWa88hXBpRTKSj7/1

  交汇点记者 沈峥嵘 王世停

  文案 孔德信 华夏 许海燕

  制图 朱丹清 杨晓珑

标签:

责任编辑:许珵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