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2017国家公祭 > 公祭史料 > 以史为鉴 > 正文

0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这四个人的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来源:新华网   2017-12-13 14:49:00
80年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

  80年前,

  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万同胞惨遭杀戮。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80年前的南京,4名不同国籍的人亲历了这段历史。

  8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夏淑琴:用余生去传递真相

  时年88岁的夏淑琴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

  80年前,

  夏淑琴和舅舅两家人一起租住在南京中华门东侧的新路口5号,

  这个普通的院落和普通的两家人,

  本不会被写入历史,

  然而1937年冬天的一场灾难,

  让新路口5号成为这座城市无法回避的历史见证,

  而夏淑琴也背负了一段血雨腥风的记忆。

  夏淑琴知道,

  那是母亲在叫喊。

  外祖父外祖母和那一床被子,

  没能保护住夏家的四个女孩。

  日本士兵强奸了夏淑琴的两个姐姐,

  外祖父和外祖母也被打死,

  母亲被日本兵从桌子下拖出来惨遭蹂躏,

  她年仅一岁的婴儿,被刺刀刺死。

  四岁的妹妹因为躲在被子里,

  没有被日本兵发现。

  夏淑琴被连戳三刀昏死过去,

  当她醒过来时,

  眼前的人间炼狱已不知是噩梦还是现实。

  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的日记与书信中,

  夏淑琴家的遭遇有多处记录。

  在战后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

  也都提到了这起日军疯狂屠杀无辜平民的典型事件。

  曾经的九口之家,只剩下夏淑琴和她四岁的妹妹。

  夏淑琴和妹妹在家整整躲了14天,

  这14天里,陪伴她们的除了四周死去的亲人,

  就只剩饥饿、寒冷、疼痛以及无边的恐惧。

  夏淑琴被迫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每想到这段历史她总忍不住落泪,

  “我活了几十年,我就哭了几十年,眼睛都哭瞎了。”

  我们不知道她是如何带着伤痛来讲述那段回忆,

  一遍遍地诉说,

  一次次地流泪,

  夏淑琴说,这是她的责任。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

  历史的真相永远离不开良知和正义的捍卫。

  马吉:让不可泯灭的事实公诸于世

  最早记录下新路口5号的是美国牧师约翰·马吉。

  南京大屠杀期间,

  他是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

  也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

  他用相机拍下了侵华日军的大量血腥暴行。

  “1937年12月16日,上海路。

  中国妇女下跪请求日本士兵不要杀害她们的儿子和丈夫,

  他们仅仅是因为被怀疑当过兵而被无情地驱赶在一起。

  成千上万的平民也被这样用绳索捆绑起来,

  驱赶到下关的扬子江边、众多的小池塘边和空旷的场地上,

  在那里他们遭到机关枪扫射、刺刀砍杀、步枪齐射,

  甚至被用手榴弹处决。”

  这是南京沦陷后约翰·马吉拍摄的第一段影片的解说词。

  在1938年1月30日的日记中,

  约翰·马吉这样写道,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

  我看到了最可怕的东西,

  听到了最令人作呕的事情,

  其真实性无可置疑,

  因为我是直接从邻居和一名在现场的8岁小女孩那里了解到的。

  约翰·马吉提到的8岁小女孩就是夏淑琴。

  在影片和解说词中,

  马吉并没有记下夏淑琴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镜头中的夏淑琴最终在那场劫难中幸存了下来。

  而拍下这些血腥画面的马吉这样告诉自己的妻子:

  “重复这些事令人恶心,

  但我认为应该把它们记下来,

  这样,这些不可泯灭的事实终有一天能公诸于世。”

  拉贝:我不能背叛他们对我的信任

  这个名字在西方并不知名,

  但是在许多中国人眼里,

  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

  位于南京大学的一角,

  迄今已80多年。

  一直到1996年,

  《拉贝日记》公之于世,

  世人才知道,

  1937年的那场大屠杀,

  这座青砖红顶的老洋房,

  成为了无数中国难民的避难所。

  日军入侵南京的时候,

  绝大多数外国人逃离了南京。

  拉贝和10多位传教士、学者和商界人士留了下来。

  他们共同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拉贝被推选为主席。

  拉贝始终相信,

  军队司令只要知道残暴程度,

  必然会做出行动停止暴行,

  于是他每天向日军最高司令官发电报,

  要求司令管理士兵言行。

  庇护中国民众、尽力阻止大屠杀蔓延的工作艰巨而危险。

  拉贝毫无推辞,他在陈述理由时说:

  “我20多岁就来到这个东方国家,

  我一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度过。

  我的儿孙都在这里出生,

  我的事业在这里取得成功,

  我始终受到中国人民的厚待……

  这是一个道德问题。

  我不能背叛他们对我的信任,

  这种信任令人感动。”

  1938年2月,西门子总部迫于压力召回了拉贝。

  即使在离开之际,

  拉贝还把躲在他家养伤的中国飞行员王光汉扮作佣人安全地带到上海,

  又护送到香港。

  1997年4月2日,

  拉贝的墓碑从德国运达南京,

  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

  让他获得了“南京辛德勒”的称号。

  东史郎:向中国人民谢罪

  1937年8月,

  25岁的东史郎应召入伍,

  系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二十联兵队上等兵,

  参与了1937年12月开始的南京大屠杀暴行,

  当时,被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纸大肆宣扬的所谓“百人斩”就发生在该师团。

  照片中二人是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

  他们刚完成一场比赛,

  比赛的内容是谁先用刺刀砍掉一百个俘虏的人头谁就为赢家。

  1995年在日本大阪,

  曾参加过南京攻城的日本士兵东史郎接受了采访,

  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

  描写过一场七千人的屠杀。

  1945年8月,东史郎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后回日本。

  1987年,他整理出版了自己战时所写的日记,

  正视了自己和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并多次专门从日本来到南京谢罪。

  “我们日本人对蒙受原子弹的危害大声呼号,

  而对加害中国人民身上的痛苦却沉默不语。

  日本军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日本蒙受原子弹危害的几十倍。

  我认为,作为战争的经历者,

  讲出加害的真相以其作为反省的基础,

  这是参战者的义务……”

  东史郎在说完这段话后,

  弯腰90度低头向南京人民谢罪。

  东史郎说,

  在有生之年他还要继续为历史作证,

  让世人知道过去战争的真相,

  “因为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东史郎以人性的良知和反省侵略历史的勇气,

  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宽恕和尊重。

  80年前,

  持续6周的浩劫里,

  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

  南京城回响着30万同胞的哀鸣。

  80年后,

  血泪交织的历史我们从未忘记,

  青山埋忠骨,

  翠柏伴英灵,

  铭记历史,

  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强不息!

标签:

责任编辑:许珵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