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思想周刊·新论】坚定道路自信 保持战略定力
2018-08-07 07:1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锁明  
1
听新闻

  热点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谓道路自信,就是坚信我们的发展道路既符合时代特征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精神状态和信念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坚定道路自信至关重要。

  凝聚新时代的社会共识需要坚定道路自信。社会共识是人们对社会事物及其关系大体或相近的看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社会共识,就像一盘散沙。有了社会共识,才会步调一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多样化,这更加需要在多元多样中寻找和整合“最大公约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由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和最直接体现,集中代表着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在现阶段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凝聚新时代的社会共识,迫切需要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努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回应新时代的风险挑战需要坚定道路自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内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粉墨登场。它们在举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主义等问题上制造了诸多混乱。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不为各种错误言论所忽悠,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沉着冷静,其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所说:“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而言,道路自信实质上是一种坚定的发展自信,是适应大变革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软实力。近年来,国际国内的形势日趋复杂,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我们要排除各种障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始终经受住风险考验,就必须保持和增强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推进新时代的全面改革需要坚定道路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无论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还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可见,道路自信源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如果没有坚定的道路自信,那么一旦遇到挫折和困境,不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就是处理不当而丧失有利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完成新时代的使命任务需要坚定道路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成功完成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关键时期的使命任务?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如何顺利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坚定道路自信,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迈进,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