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他第一个在琥珀中发现恐龙化石,网上拥有百万粉丝——邢立达:想当“网红”的科学家
2018-07-18 07: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宣  
1
听新闻

  科技先锋

  “首个发现琥珀中恐龙化石的人”、国际期刊出版社elsevier的编委、美国《科学》杂志专访对象、发表SCI近百篇、研究成果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年度六项重大科学发现……坐拥新浪微博187万粉丝的邢立达有着众多炫目的学术标签,但对36岁的他而言,从默默无闻的恐龙爱好者,到成为古生物圈的“神话”,这一切不过源自于少年时代出发的一场追逐。

  少年创办中国第一个“恐龙网”

  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博士,副教授,美国国家地理资助探险家,1982年生于广东潮州的邢立达,父母都是医药工作者。他小时候喜欢看《恐龙特急克塞号》《恐龙的故事》这类书籍。上美术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用橡皮泥“包饺子”“搓面条”,而邢立达就“搓”一只大恐龙。

  上高中时,他自学计算机,创建“恐龙网”,这是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建网站要有内容,邢立达把自己家里所有关于恐龙的藏书逐字敲到电脑里,总数达到上百万字。整个页面图文并茂,在那个互联网刚起步的年代,点击率达到了6400人次。

  随后,他还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师,希望老师能解答网友的提问,支持这个科普网站的发展。在同龄人还在教室里读书的时候,邢立达已经跟研究恐龙的大佬们交上了朋友。邢立达这样评价自己的行为:“别人有多爱女朋友,自己就有多爱恐龙。”有科学院的老师初次见他不由惊叹:“咦!你怎么是个十几岁的高中生?”他们一直以为他是个40多岁的人。

  尽管如此,上大学时候,邢立达还是在现实压力下选择了金融学,大学毕业时更选择了一份跟恐龙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当了一本杂志的科技小编,边挣钱边用业余时间发展恐龙爱好,但邢立达发现,一心两用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边都做不好。工作半年后,他放弃了,从此全身心扎进了恐龙的世界。

  练就化石界“火眼金睛”

  放弃工作的邢立达,开始痴迷于恐龙足迹研究,甚至都有些走火入魔,看到路边的猫狗禽鸟脚印,都会停下来研究一番;吃到凤爪,也要研究一下爪子和趾垫。

  邢立达记得第一次看到足迹化石标本的震撼:化石上雨滴的痕迹,蕴含着古行为学特征:“一只仅有麻雀大小的恐龙,在大雨中沿着水边疾速奔走,有些惊慌地躲避着相对于它的体形来说有些巨大的雨滴……”在他眼中的恐龙足迹化石,堪称史前的武侠大片。

  动辄上亿年的史前生物研究,切换到当下,是分秒必争的紧迫感。他要与风化、地质灾害、人为施工“赛跑”。几年前,山东即墨一处工地发现了几百个恐龙脚印,邢立达急匆匆赶到现场时,才知道在媒体曝光的次日,工地用推土机铲破了全部的足迹化石。在建筑方扔掉的废土中,邢立达翻找出山东省发现的第一例翼龙(最早飞向蓝天的脊椎动物)足迹。他非常痛心地告诉施工者,“如果再给我们两天,起码我们可以把足迹信息记录下来。”

  十年间,邢立达跑遍了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足迹点,其中九成是自费去的;大多数足迹点,他都是第一个研究者,“国内全职做这个的只有两三个人,你不做,这些恐龙足迹很容易因为开路施工被破坏,或者自然风化坍塌。没了就是没了!”

  从恐龙爱好者到专业科研工作者,邢立达说最大的转折点是赴加拿大留学。巧合的是他的老师就是侏罗纪公园里的主角原型、加拿大皇家院士菲利普柯里(PhilipJCurrie),在美洲大陆上挖恐龙化石的高强度磨砺,邢立达练就了化石界的“火眼金睛”。

  一些保存最为完好的足迹所在的地层,由于地质运动而从平地变成了垂直的岩壁,他为此还学会了攀岩。他拼命地进行挖掘,记录了不同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并描述了古老的栖息地环境,以及恐龙的行为和互动。邢立达几乎将他个人的发现,织成了一张整个东亚地区恐龙栖息地和物种范围的综合地图。2013年回国后他出版了《恐龙足迹——追寻亿万年前的神秘印记》一书,将全球最精彩的恐龙足迹一网打尽。

  网红科学家喝起“化石养生汤”

  在知乎上,一位古生物爱好者的提问引发了响应:邢立达的运气为何这么好?爱好者发出这样的提问不足为奇——大家能看到的就是,从2013年开始,他接二连三在琥珀里发现了非鸟恐龙和古鸟,震惊了全球古生物界。

  当时刚刚回国的邢立达听说有人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大量白垩纪古昆虫,他一听就想到既然有古昆虫说不定也有古恐龙化石。

  2014年邢立达在缅甸琥珀中找到了称为“天使之翼”和“罗斯”的两个古鸟类翅膀,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古鸟类的真面目,2016年他又在缅甸琥珀中找到了距今9900万年的幼年小恐龙“伊娃”的羽毛尾巴。2017年邢立达又在琥珀里发现了“比龙”小鸟,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近乎完整地看到9900万年前的雏鸟。2018年,邢立达在琥珀里发现了目前为止最完整的古鸟煎饼鸟,最近邢立达又在琥珀里发现了距今9900万年的白垩纪蛙刷爆外媒;在微博上关注他的粉丝都喊他“人形锦鲤”邢老师。

  真是运气好吗?邢立达却认为,只要一件事做多了,成功总会带有运气成分,好运气之前很可能意味着无数次的失败和嘲笑。他几乎踏遍了湖北、贵阳和大西北的无人区,甚至包括伊朗、伊拉克交界之地。

  邢立达出成果的速度让古生物圈瞩目。至今邢立达已经在SCI上发表近百篇论文,在古生物学圈子邢立达被称为“神话”。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国大陆学校排名里,中国地质大学升至了12位,后来大家一查才发现:原来是因为邢立达的论文贡献直接拉高了排名。

  虽是学术巅峰上的学霸,邢立达一点都不高冷:在微博上会做各种科普段子,粉丝们的留言他大多也会回复。作为科学界的资深吃货,除了全程直播如何油煎4000年前的猛犸象腿肉(日本考察队在西伯利亚发现的一件猛犸象标本,融化后残留血肉),甚至还喝上了“化石养生汤”。卓越的科研能力搭配其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在微博上吸粉百万。

  谈到为何要做“网红”来科普恐龙知识,邢立达说,只有科研工作做得非常好,才能更深入浅出地做好科普工作。为青少年做好恐龙科普,也许会在未来涌现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记者 张宣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