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见习记者 凌鑫)江苏省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北侧,与上海一湾之隔的便是启东。
40年前,江海交汇处的启东圆陀角还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如今在这百里江海岸线上,海工船舶工业园、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启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海产业园、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一派热闹景象业已形成。
7月13日,“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沪苏浙皖大型新媒体采访报道组走进江苏南通启东市。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承接上海产业溢出,启东正努力将自身打造为江苏省接轨上海的“北大门门柱”。
采访团记者参观启东中远海洋海运工程有限公司展厅
承接上海产业溢出 启东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七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在位于启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巴兰仕机电项目现场,主体厂房施工还在加紧进行,预计今年10月土建竣工。
总部在上海的巴兰仕机电是中国汽车维修设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据了解,巴兰仕启东项目计划总投资10.3亿元,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汽修举升机9万台的生产规模,年应税销售12亿元。
像巴兰仕这样的项目在启东高新区还有许多。近年来,启东加速高效对接上海,承接上海产业溢出。启东高新区党政办主任黄雷告诉记者,高新区要建设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目前区内已有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等与上海深度合作的产业平台,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电器、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板块。
“仅2017年就有上海鼓风机厂启东有限公司风机制造项目、英内物联网科技启东有限公司RFID电子标签天线生产项目等37个经南通考核认可的亿元项目开工建设。”黄雷说。
据记者了解,经过十年发展,启东高新区已引进企业300余家,投产企业超过250家。其中规模企业75家,亿元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
启东中远海洋海运工程有限公司的海工产品
企业“牵线”长三角一体化 浙江海洋强省建设进一步推进
曾创造当时世界海工钻井平台多项纪录的“希望1号”,填补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多项空白;刷屏网络的“希望6号”——由中国船厂首次为国外石油公司完整建造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项目,已前往英国服役,吸引无数媒体聚焦……而“希望”系列超深水钻井平台的生产基地——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是在江苏启东。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王超向记者介绍,公司是国家首批“海工白名单”的获得者,自2009年成立以来,根植于启东海工船舶产业热土,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专业的生产服务先后成功交付了40余个高端海工项目,几乎覆盖了从浅海到深海、从油气平台到海洋工程船舶的各种类型。
“启东这个公司是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集团的总部在上海。”王超说。
实际上,除了在江苏大有建树,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与浙江也有紧密联系。今年4月,浙江省政府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进浙江海洋强省、国际强港建设,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
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港口运营合作,助力浙江大湾区建设,共同把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母港;加强国际化业务合作,助推浙江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水运资源协同,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港口物流合作,提升全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加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业务合作,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加强航运服务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的航运综合服务基地;加强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合作,推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看来,企业跨地区发展将自动产生经济一体化的内生效应。因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把企业作为推进主体。“长三角一体化是一个内在经济趋势,一旦阻碍要素流动的机制体制完成清理,市场和企业自然会做出最优的选择。”刘志彪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依托于沪苏浙皖四地的优势互补、产业共生,长三角将形成更强实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并在某些环节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而利用这些优势吸收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要素,在城市群的平台上发展创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