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新知|用狂犬病毒治疗帕金森病? 中科院等机构正进行小鼠试验,临床尚待时日
2018-07-11 07:58:00  来源:我是科学家 iScientist  
1
听新闻

  前沿

  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等三个机构的研究者们,从狂犬病的致病机制中得到灵感,发明了一种可以把药物精确传送到大脑中的纳米颗粒。

  提到狂犬病,很多人心生恐惧,如果不小心被咬伤,不加处理的话就会有一定概率发病。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会精确地找到神经细胞,顺着神经纤维一路“爬”到脑部进行大量增殖。不消几个月,人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基本就无力回天。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关注到,狂犬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偏爱对神经细胞“下毒手”,有很强的特异性。而人体内的细胞如恒河沙数,狂犬病毒是如何做到精准排查神经细胞并“定点打击”的呢?

  原来,狂犬病毒表面含有一系列识别蛋白,其中一种叫做“狂犬病毒糖蛋白29”,简称RVG29。就是这种蛋白,不但可以确保狂犬病毒精确地进入神经细胞内部,还能帮助狂犬病毒突破血脑屏障抵达脑部!狂犬病毒通过表面糖蛋白与神经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向细胞内释放自己的DNA,并在神经细胞中“生产”大量新的狂犬病毒。

  科学家想,这个蛋白能不能被人类所用,治疗神经疾病呢?

  研究者们发明了一种可以把药物精确传送到大脑中的纳米颗粒,他们的设计简单来说就像是“送快递”。为了测试这样的纳米颗粒是否真能精确靶向神经细胞,研究人员先在这种纳米颗粒当中包入特殊的荧光染料,然后在体外模拟了人体的血脑屏障,看看这些纳米颗粒能否突破人造血脑屏障,将荧光染料送到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当中。结果证实,带有RVG29的纳米颗粒真就很轻松地让那些被隔离在人造血脑屏障之中的神经细胞发出了强烈的荧光。

  不过体外模拟毕竟和真实的生物体内环境不太一样,于是专家又把包含荧光染料的纳米颗粒注射进了小鼠体内,结果带有 RVG29的纳米颗粒相比于一般的纳米颗粒可以让染料进入小鼠脑子的效率提升三倍左右。

  有了前期试验,科学家们就“动真格”了,选择帕金森病作为测试的对象。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它的发病是由于大脑黑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的,以往帕金森病的疗法中就有一类是依靠降低病人脑部的铁离子浓度来实现的。但是这种使用去铁胺疗法有很大副作用,通常弊大于利。

  而这项研究就把去铁胺包裹在了纳米颗粒当中,并用于对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治疗的小鼠无论是帕金森病的外在症状还是一些体内的生理指标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虽然仍和健康小鼠有些许差距,不过生活状况可以说是有了明显的改善。

  当然,这种技术距离真正临床治疗还需要时间。

  (我是科学家 iScientist)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