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种全新的医学影像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在不远的将来可用于早期癌症诊断;在万里之遥的非洲阿尔及利亚,中国工程师陈波正率队进行通信网络建设,“中国速度”赢得当地人民纷纷点赞;在不久前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系列“会讲话”的智能家居产品吸睛无数……
这些正在世界各地上演的科技变革,都有南京企业参与的身影。日前,南京发布2018年首批25家“瞪羚”企业名单,上榜企业发展速度快,创新活力强,助力南京加快崛起成为创新高地。
活跃“瞪羚” 跑出创新加速度
“瞪羚企业”一词源于硅谷,以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为喻体,形容高成长的企业类型。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说明该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
冷德嵘最初在南京高新区创业时,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一家销售医疗支架的企业。见到客户对别的供货商产品不满意,冷德嵘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要不我来造造看?”从制造支架开始,南京微创如今已拥有内窥镜下的微创诊疗器械、肝脏微波消融设备等生产线,年产值超7亿元!冷德嵘自豪地说,日本生产的组织夹,残留端长达16毫米,医生使用时,就像大卡车进了小巷子,很多部位难以到达,“我们的组织夹残留端仅9毫米,且内置3600旋转的钳子,可以任意旋转,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1/8。”
杨正国在创立贝优特技术有限公司之前,是南京邮电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如今贝优特的海内外员工多达2000余人,去年产值达2.5亿。“初期我们主要从事网络维护、设备调试等,目前正在向网络规划、数据分析和研发方向发展。”杨正国说,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公司已在利比亚、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和牙买加等国与当地主流运营商建立合作。
美国亚马逊公司风靡全球的智能音箱Echo,能像朋友一样与用户交流。鲜为人知的是,这一产品中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来自于江宁开发区一家成立仅5年多的年轻公司——乐韵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乔布斯让我们的手指从键盘和鼠标切换到触摸屏,乐韵瑞提供的技术则彻底解放双手,未来,人们会习惯于从手到口、从文字回归声音的交互方式。”乐韵瑞创始人赵立峰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产值仅1000万,去年年底已增长至10亿元。
“顺应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发展浪潮,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南京已培育出一大批瞪羚企业,从不同领域展示了南京创新创业的蓬勃状态。”南京市科委主任张新年表示,目前南京有符合条件的瞪羚企业上百家,优中选优,2018年选出第一批瞪羚企业25家,培育瞪羚企业43家,这些企业正呈现出指数级、爆发式的发展。
“瞪羚”企业
如何长成“独角兽”
瞪羚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独角兽企业的“低配版”。南京的瞪羚企业不可谓不多,但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全国164家独角兽企业南京却仅占3席,被不少一线城市甩在身后。“瞪羚企业如何长成行业巨兽?”带着问题,记者走进多家企业探访。
“‘独角兽’一定是科技创新的‘猛兽’,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通过不断研发创新,南京微创已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独特的技术优势,拥有国内外专利86项。”冷德嵘说,为进一步向创新更高峰攀援,南京微创正跨国实施产学研合作,开发出更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我们的一些成果已获得美国SDA批准应用,目前国内在南京鼓楼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也已处于临床阶段。”
“机械性的复制长不成‘独角兽’,要想成为行业颠覆者,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无独有偶,杨正国也将技术创新看做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深耕通信领域十几年,我们发现90%的通信故障集中在二十几种。团队正在建的专家实验室,可实现对机房的实时监测,又可对故障进行预判,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用实验机房操纵全球通信网络,目前已在滁州进行模拟测试。”
“拓展企业外沿,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不可或缺。”赵立峰对企业未来这样规划,“一方面,语音交互技术不仅实现了音箱的智能化,也开拓了更多与音箱联通的渠道,我们与谷歌音乐、亚马逊、QQ音乐等内容服务商的合作已成为业界全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中国的不少家电产品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我们将为他们提供设备端、云端和手机端的语音智能化改造,实现家电产品使用的‘动口不动手’,也让中国制造更好地走向世界!”
“阳光雨露”
滋养“瞪羚”跳更高
瞪羚企业大多是刚跨越过“死亡期”的公司,技术风险开始减少但市场不确定性依旧存在。“瞪羚”要跳得更高、跑得更远,离不开政策为企业播洒更多的“阳光雨露”。
新年伊始,南京出台市委“一号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从初创到成熟再到上市,南京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全链条式支持,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拟上市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实施 ‘一企一策’。”张新年解读道,只有创新、开放、包容的创业氛围,才能培育出大批瞪羚甚至独角兽企业。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南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力度鼓励人才引进,支持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看中南京的创业创新环境,大批高精尖人才、创新企业纷至沓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俄罗斯籍科学家肖沃诺夫康斯坦丁在南京好政策的召唤下,创办鼎腾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继阿里云之后,腾讯云宣布落户江宁开发区,将建设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核心数据载体中心。数据显示,“1号文”发布100天内,南京新注册亿元以上企业221家,同比增幅高达30%。
培育瞪羚企业,南京各个园区在持续发力。江宁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局长张洋说:“如今直接‘移植大树’越来越难,我们注重引进创新种子,这些企业会自带生态圈。像德尔森控股有限公司今年刚刚落户,带来德新科智能传感器研究院和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基金一同落地。这些‘好苗子’长成瞪羚企业只是时间问题。”南京开发区也按照“研究院+平台公司+项目公司+产业基金”模式,组建了13家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了136个产业项目,充实了南京瞪羚企业的后备力量。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孕育了一大批蓄势待发的瞪羚企业,同样,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正在反哺南京,推动南京新技术产业兴盛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3.08%,位居全省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284.75亿元,位居全省首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7件,位居全省首位;今年一季度新型研发机构签约总数达110家,同样位居全省首位。本报记者 鹿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