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政声|向“为官不为”坚决说“不”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文飙   2018-03-07 07:48:00

  县委书记讲坛

  当前,用权难再任性,但“为官不为”的问题更加凸显,不可忽视。“干部干事、为官有为”是治党管党的题中之义,随着治党愈加全面、从严,“为官不为”者也将无所遁形、难以立足。

  “为官不为”,历来为公众所诟病。“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其位谋其政”“为官避事平生耻”,从这类古往今来流传的言语,可见破除“为官不为”着实不易,但这并不成为动辄畏难的理由,越是难越要直面。

  姜堰干部的主流是好的,无论是奋战在急难险重一线的身影,还是众多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的“老黄牛”,都是生动诠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宽以待己、放任自流,遑论党员标准,就连起码的工作要求都达不到。他们或者敷衍塞责,工作只部署、不落实、不跟进,当“甩手掌柜”;或者推诿扯皮,上下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能推则推,一推了之;或者庸懒散拖,精神不振、浑浑噩噩,出工不出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甄别“为官不为”者,既要观其行,也要察其言,例如,“干好自己的事就不错了,哪管其他”“岁数大了,政治上不求进步,把机会让给年轻同志”。乍一听,貌似放得下,实则是搪塞之言、“混世”思维。殊不知,在岗一日、尽责一天,焉有年龄大、不干事、少干事之说,又岂能心安理得?

  腐败是贪污受贿者、“为官不为”者的共性,不同于前者的是,后者有迷惑性,为隐性腐败。其内核是“腐”,试想,收入来自财政,耗用行政资源,徒增社会成本,不劳而获,与“贪”何异?李克强总理曾经批评“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就是腐败”,可谓一针见血。其结果是“败”,因为懒政、惰政,必然会导致风气的溃败、腐败,导致事业的衰败、失败。倘若对“为官不为”的行径熟视无睹,那不是宽容,而是纵容,是对勤勉者的不公、对事业的不负责。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作风,让美好蓝图成真,就必须对“为官不为”坚决说“不”。

  纠正“为官不为”,需要系统化思维。惩治的最大震慑力不在于其严酷性,而是要提升惩治的必定性,要围绕权责界定、行权阳光、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健全制度体系,让奖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见事见人,倒逼不能不为、不得不为。

  超越制度规范、外在约束的,是广大党员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这样的情怀亮出来,有情无情,为或不为,立辨可知。

  (作者为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区长)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