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新论|创新是最大的民生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薛兆丰   2018-02-14 07:39:00

  名家文萃

  这些年讲到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好像并不总是欢欣鼓舞,而是充满忧患意识的。持续了40年的经济增长还会继续下去吗?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会不会带来资源的匮乏?环境的压力会不会越来越大?增长会不会有极限呢?未来的生活会不会持续变好呢?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要关注的是,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

  今天地球的人口已经超过了75亿,但是从整体来看,我们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好了。这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而不是资源的简单投放,因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了。我的体会是,我们中国对技术创新、商业转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技术创新和商业转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而这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

  我的第二个比较深刻的体会是,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民生这三者是可以相辅相成,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过去人们常常有误解,认为这三件事情,也就是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民生是有冲突的,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得不有所取舍。比如我们一谈到民生自然就联想到保就业,既然要保就业似乎就得把科技创新的步子放得慢一点,对低端产业给予的保护多一点。因为人们总会担心高科技的发展会替代一些工作,会带来失业。再比如,我们一谈到经济发展,自然也就会想到资源耗散和环境破坏、污染的问题,自然也会想到人口爆炸带来的资源紧缺。

  问题是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真的不能是绿色的吗?如果你读了十九大报告,你就会发现有一个明确的观点,那就是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民生政策都是并行不悖的,甚至是互相促进的。现代技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其实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同样我们不仅要看到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人力资源结构的问题,而且更要看到,问题的解决也同样要依靠技术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民生。而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恰恰就提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想其中的含义就是以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才是民生得以改善的基础。

  总的说来,我认为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正确方向,那就是创新发展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而创新发展是完全能够和民生工程、绿色低碳融合起来互相促进发展的。中国政府的治理经验——让子弹飞一会儿,让新生事物发展一段时间,再来总结经验、再来定制规则,也给技术创新、商业转化带来了巨大的空间。而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完善新的技术产品提供了最好的实验场所,而这些日益完善的技术产品一旦取得成功,往往可以投放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迅速产生应用的价值。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关于创新的中国模式,以及它所提供的世界方案,而这当中最核心的要点是要搞好民生,而搞好民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创新了,所以创新是最大的民生。

  (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