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悦读|在歌声中触摸金陵文脉肌理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 雪   2017-12-29 08:17:00
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十朝都会,人杰地灵。它是一方文化重镇,流淌着文人墨客悠悠的情思。它还是一座音律之城,谱写着南京人心中的梦。《南京历代名歌》是以“南京”和“名歌”为基石,从南京流传的成千上万首歌谣和歌曲中反复比较、推敲、筛选,最终汇辑30首脍炙人口的传世名歌并附有精辟入里的赏析而成的。《南京历代名歌》穿越千载,以水墨画般的图片、清新典雅的文字、优美动人的旋律不仅向国内外友人展现了一个自然的南京、文化的南京、美丽的南京,还热情讴歌了勤劳、勇敢、智慧的南京人民。南京历代名歌犹如南京历史长河中的明珠,传承至今,熠熠生辉。

  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十朝都会,人杰地灵。它是一座历史名城,承载着历史几度枯荣;它是一方文化重镇,流淌着文人墨客悠悠的情思;它还是一座音律之城,谱写着南京人心中的梦。《南京历代名歌》是以“南京”和“名歌”为基石,从南京流传的成千上万首歌谣和歌曲中反复比较、推敲、筛选,最终汇辑30首脍炙人口的传世名歌并附有精辟入里的赏析而成的。

  翻开章世和先生编写的,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历代名歌》,不禁被其中通俗而不乏深度的赏析、悠扬又兼具力量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书中不仅有歌词、歌谱,而且还在歌谱后附有二维码,读者不仅能够对歌曲追本溯源,而且可以扫描二维码赏听。读着、听着,时而满腹忧愁,低吟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而踌躇满志,高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时而笑逐颜开,唱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时而柔肠百转,浅唱“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一时间,弦音瑟影缭绕耳边,令人陶醉于这跨越千载的视听盛宴中,无法自拔。

  南京音乐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仅以六朝时期为例,其乐歌的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产生或流传于南京地区的作品非常丰富,如《桃叶歌》《团扇歌》等。那些六朝及其后世的诸多优秀乐章,由于当时音乐传播载体和手段的局限性,许多未能流传下来。所幸的是,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搜集了30首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南京音乐曾经的辉煌,也是作品所处时代的缩影。

  《南京历代名歌》从大众的视野、艺术的角度、学术的层面等多个方面,讲述作品的“前世”和“今生”,让读者通过这些作品来领略南京音乐文化的历史景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编写出版本书既是挖掘整理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突破性尝试,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之举。

  从《桃叶歌》看贵族世家子弟与爱妾的情爱颂歌。在数首的第一句,以“桃叶复桃叶”这种重复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这段爱情故事的感染力。汉代儒家提倡诗教,要求诗歌“发乎情,止乎礼”,而魏晋时代已显示出社会思想比较解放的趋势,这首民歌充分表现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语短但情长,率真且诚挚。

  从《江南》看汉乐府民歌之特色及影响。《江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文学的奇葩,也是语文教学的名篇。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从《虞美人》看用血泪谱写的人生悲歌。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即满江。以满江春水喻愁,比喻愁之多,愁之无穷尽。春为一年之始,春水初涨,夏水更猛,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愁也如初涨之春水一样无穷无尽,李煜的悲痛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把离愁别恨的抒发推向了顶点。以江喻愁,可感可视,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传统音乐文化体现了我国的历史传统、地理风情和民风民俗,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书籍表现音乐文化的形式比较单调,仅限于歌词或歌谱。21世纪的今天,以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技术,为音乐承载和传播培育了湿润的土壤。

  爱默生有句名言,“城市因记忆而存在,因气质而美丽”。《南京历代名歌》穿越千载,以水墨画般的图片、清新典雅的文字、优美动人的旋律不仅向国内外友人展现了一个自然的南京、文化的南京、美丽的南京,还热情讴歌了勤劳、勇敢、智慧的南京人民。

  歌以咏志,名为上品。南京历代名歌犹如南京历史长河中的明珠,传承至今,熠熠生辉。我们珍藏、回想,体会遥远而真切的情感…… 王 雪

标签:南京;春水;歌谱;音乐文化;歌曲;作品;历代;历史名城;南京音乐;文人墨客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