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悦读|从未来回看现实,科幻并不科幻—— 《人之彼岸》展望AI与人类的较量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赵欣怡   2017-12-15 07:37:00

  建筑形式的变革,使人们不再有机会围坐在四合院中共度闲暇时光;手机、iPad的普及,占据了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碎片时间,我们被越来越多有形、无形的墙包裹起来,隔绝了自然、隔绝了同类。技术发展的趋势不禁让人担忧——人类正在塑造的世界,又在怎样改造人类自身?人类到底是变得更强大了,还是变得更脆弱了?

  知名雨果奖获得者、《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女士在她的新书《人之彼岸》中大胆地描绘出了大众最担心的AI从负面影响人类生活的种种可能性,包括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不同身份的同类之间各个面向。纵使故事读来让人惊悚,然而看得出来作者也在努力,试图让人们在绝望之中找到希望,在冰冷之中触到人性的温度。

  且不说书中所描绘的AI时代还非常遥远,就是最近十几年,对于人类生活工作方式悄然改变的讨论也在这个话题上初见端倪。

  如果我们不以科幻的眼光去想象未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也许可以从“物联网”这个已经逐渐变成现实的词汇着手。未来预测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当物联网时代到来,市场经济将被共享经济模式所替代,人们所需的基本物质几乎免费,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会彻底改变。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特别是那些在某个领域占据领先优势的企业,逐渐转向“赋能”角色,给新兴的社会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自己转而追求成为整个行业运行的基础架构。他们共享自己的工具,在小单元之间创造联结。

  这就是物联网的魔力,小企业或者个人,只要能贡献与众不同的东西,他就可以作为共享网络中的一部分创造价值。这时候,基础行业的垄断可能依然存在,但它们对人们的吸引力可能减弱,人们更愿意追求挖掘自身创造力的事业,也越来越能在其中体会到价值感。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的价值评判体系可能进化,你共享的事物越多,与整个物联网的联结度越强,就越能受到尊重。

  里夫金的期待是,“在新经济时代,人类得以从苦难和拜金主义中解脱出来,转而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实现人性的升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度增加了,人的追求也提升了档次。

  看得见的物联网时代似乎是令人向往的,而看不见的AI时代则令人惊惧。这样极端矛盾的产生实在有趣。

  单独从技术或者经济的方面来揣测未来就是矛盾的起点,试图这样做的人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综合所有重要现象进行预测,却又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郝景芳在《人之彼岸》中也提到,构建世界模型的能力至关重要,即,有全面的世界观。例如,能够把生物学和物理学知识融会贯通,又能在文学和艺术层次上把握人的情感需求,就能最好地适应社会,这也就是我们后代学习能力和方式的要求。

  生物学家总能发现一些令人倍感惊奇却很有逻辑的结论。比如,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联系。正因为对于未来社会AI与人的身份关系的讨论一经引燃,就无法停止,有一种介于“AI工具论”和“AI威胁论”之间的理论格外引人注目。它没有讨论AI和人共存于世界,谁能够主宰谁,而是以平和自然的语气叙述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传承关系。这个理论中,人类是自然界千万年来的产物,是一种碳基智慧体。而人类,此刻正在做的,是塑造自己的接班人——硅基智慧体。这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人和人工智能也许是两种形式,而后者也许在未来会成为主要形式。

  未来,关于AI的种种讨论,对的错的,都会逐一得到验证。

  当下,郝景芳想传达的信念确信无疑:情感联结和创造力是人类优势的最佳体现,我们需要强化这些优势,与人工智能“差异化发展”。 赵欣怡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