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百家|史上没有俞伯牙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11-03 07:41:00

  跟@赵所生老师学历史

  【史上没有俞伯牙】

  《于丹趣品人生》是好书,但书中误以伯牙为俞伯牙。高诱注《吕氏春秋》“伯牙鼓琴”:“伯姓牙名”。“伯”在上古是很普通的姓。史志载,汉阳流行俚语“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明冯梦龙到汉阳探访,误听为“子期俞伯牙…”于是《警世通言》出现俞伯牙摔琴故事,导致于丹也上当。

  【一副对联概括韩信一生】

  汉语非常简练,尤其是联语。如后人纪念汉淮阴侯韩信有一名联: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上联指萧何先是“月下追韩信”,力荐韩信登坛拜将,后又设计诱捕韩信,结果韩信被吕后问斩于长乐宫;下联指韩信因漂母赠食而得生,又因吕后毒计而被杀。寥寥十字,概括了韩信悲壮的一生。

  【何谓“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这句名言,含小事一桩的意思吗?非。历代注家对此的解释基本一致,核心仅二字:不扰,即不扰民。为什么呢?南宋范应元解释:“夫烹小鳞(小鲜、小鳞皆指小鱼)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烂。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可见,“烹小鲜”与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是吻合的。

  【裤子演变】

  古人上衣下裳,男女都穿裙,裙里无裤。春秋出现袴,用两条裤管绑在腿上,中间仍空。人皆跪坐,以免走光。汉初裤仍开裆。《汉书上官皇后传》:权臣霍光欲皇后独享恩宠,让宫女都穿有裆的“穷裤”,再系上几条带,以抑制皇帝性行为。这是最早满裆裤记载。但据考古,宋元仍有部分开裆女裤。

  【易误解的名人姓氏】

  有本少儿读物讲“叶公好龙”的故事:“从前有个姓叶的老爷爷…”错了,叶公并不姓叶,其真名沈诸梁,因受封于叶史称叶公。类似的还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展氏名获,“柳下”是其食邑,“惠”是谥号。商鞅变法,他并不姓商,卫国人,公孙氏,名鞅,受封于商,亦称商鞅或卫鞅。

  【“秦晋之好”解惑】

  人们将婚姻称为“秦晋之好”,但春秋秦、晋关系并不好,常打仗,为何有此说法?周礼要求诸侯子女只能与诸侯子女通婚,但同姓不婚。晋国姬姓,与东边姬姓的燕、卫、郑都不能通婚。秦、晋、楚异姓,但秦与楚多数地区相距远,而晋是近邻,于是形成秦晋世代通婚惯例,史称“秦晋之好”。

  【落款趣事】

  书画家吴湖帆一个鼻孔常塞,医治不见效,无奈之下,遂镌印章“一窍不通”,聊以自慰。另一女画家周炼霞一只眼视力很差,作画全凭另一目,所镌一印即为“一目了然”。民国时卢溢芳与冯梦云合租一屋,刘半农为他们居室题名“非驢非馬之室”。意为:卢(盧)少马旁不成驢,冯多两点也不是马。

  【“筚路蓝缕”解释】

  语出《左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篱笆,泛指用荆竹编成的器物,如“筚门”。路,通“辂”,指车。筚路,即柴车,简陋的车。“蓝”通“褴”,蓝缕,即破衣。《左传》原文译作: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艰苦创业,不宜用于形容生活艰辛。

  【明朝皇帝如何取名】

  朱元璋为子孙规定了辈分用字“允文遵祖训……”,但朱棣登基后却另搞一套“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如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等。而另一用字,则按太祖提出的依五行相生顺序排辈取名:成祖朱棣取“木”,建文允炆取“火”,宣宗瞻基取“土”……正德厚照又取“火”,再次循环。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