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记录:一场沙龙就是一次对生活的解读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廖 卉   2017-09-29 09:39:00
李纬的周末,大多是在沙龙度过的,主持她自己办的沙龙;或者在准备她的沙龙。

  李纬的周末,大多是在沙龙度过的,主持她自己办的沙龙;或者在准备她的沙龙。

  上周“插播”了南京创意设计中心组办的“创意设计海归沙龙”的一场分享会,李纬,作为自由服装设计师,和SDEER时装品牌视觉总监王柏然一起主讲。这个周末举办的“20年代的复古派对”,则是李纬今夏复古沙龙系列的收尾。她用沙龙的形式、用领着你体验的方式,讲述一段时尚的世纪史。

  李纬是个85后的浙江姑娘,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硕士,参与过BURBERRY 09秋冬系列的设计,海归后家乡的小城已经装不下她的梦想。来到南京这个陌生的都市,比生存的日常更重要的是朋友。“出门靠朋友,交友有网络”,李纬笑言。不出半年,李纬对这座古城的触摸已经深入到街角巷末,在南京住了30多年的小姨想找家特色餐馆都会向她打听。

  李纬善于交朋友,更善于“用”朋友。“我们这一代人,但凡是热爱生活的,都会有些特别的小爱好,然后发展成小特长,继而生出创业的小梦想。这种冲动来自兴趣,而不是职业,办沙龙的初衷,就是想让朋友们的小梦想都有个施展的舞台。希望有一天我们所要开创的事业也是我们追求的日常生活。”

  “第一次办沙龙,在2013年的圣诞节,是一场超小型的时装秀,就在我学习跳舞的SALSA俱乐部里。模特儿请的俱乐部里的舞蹈爱好者,我的同学;嘉宾就是我的朋友以及他们的朋友。”那时候,李纬来南京还不足三年,没有自己的工作室,但脑海里已经有自己的服装品牌了。“大家像是‘玩票儿’,做秀、走秀、看秀,玩得很认真,也特别开心。”WAYE LEE的第一次亮相,竟意外成功。

  李纬有着惊人的资源整合能力,所以那时候的沙龙是在做加法。地产圈的朋友开放泳池场地,宝马汽车的朋友主动提供礼品,因为一场高水准的泳池派对嘉宾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客户群;喜欢烘焙的小妹准备了精致的茶点,热爱调酒的小哥现调私家鸡尾酒,别看牛刀小试,派对后的私人订单会让他们忙不过来;美容师现场美妆加讲解,舞蹈俱乐部的老师来一段表演,还有WAYE LEE的新款走秀,这都是极好的展示机会……2014年,夏日泳池派对在南京海归圈里口口相传,李纬一度考虑是不是应该改行做专业红娘,“单身海龟们特别需要这样的场合扩大交友的机会,一种资源的众筹。”

  但当WAYE LEE的品牌设计理念越来越成熟,工作室应运而生,李纬终于踏上了她的创业之路,“服装定制是我的主业。我希望我的服装不仅仅是衣服,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定制服装,其实是定制一种生活。”从此她的沙龙就开始作减法了。“我想要传达的理念,需要和我的客户相契合,我们能彼此认同,所以我们需要面对面的沟通。”她把办时尚沙龙当作对客户的一种维护。“他们,应该说我们,大多有海归背景,受过良好教育见过世面,对时尚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更在意品质而不是潮流。我的品牌和我的沙龙都没有广告,我的客户多是朋友圈‘吸引’来的。有人为服装而来,有人为沙龙而来,但留下来的是因为相同的体验。”

  她的沙龙大约每个月有两期,曾经在售楼处的泳池边,有时在玄武湖畔的茶社,现在更多是在自己的工作室及露台上。这一处露台位置极佳,有闹市里难得的开阔,最宜坐看晚霞满天;或者雨后入夜,映一地的碎霓虹,莫愁路,越界,梦幻城。这里有李纬的事业,也是她的生活和娱乐。

  李纬几乎随时随地在收集沙龙的主题创意,同时认真筛选每一场沙龙嫁接的元素,“不能超过三个,否则会冲淡主题。”红茶还是红酒,珠宝设计还是阿根廷探戈,化妆师还是摄影师,包括现场的布置、现场的吃喝,都根据主题来确定。“这里有我们想传达的生活态度。简约、精致,更美好。”

  别看李纬的沙龙规模小,多不过30人,少则10来人,但来的人必定 “盛装”,因为参加李纬的沙龙是一次社交,“50年代家庭派对”“七夕浪漫约会”“职场菜鸟蜕变”……“国人常常没有社交概念,其实生活中还是很需要一些仪式感的。”最初来参加李纬派对沙龙的多是“海龟”,而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慕名而来,李纬的“绅士课堂”“女神计划”系列沙龙几乎成了他们出国预备的必修课,南京审计学院开设“澄美学堂”也把李纬请了去。李纬会按不同的沙龙主题教给他们不同社交场合的服装要求、妆容特点、服饰搭配以及礼仪技巧。“这些东西学校里没有人教,也许也很少有地方用,可是优雅的气质、得体的言谈举止却是人人渴望的。”

  服装设计师、形象设计师、活动策划师、艺术留学指导、社交礼仪讲师……好奇李纬的潜力有多大?“如果说网络和朋友圈是滚雪球,是扩大外延,那么我的沙龙就是个聚合器,使我和我的客户得以深度交融,从而发掘更深的需求。”李纬相信,她的潜力就来自于她客户的需求,她的创业梦也正是根植在这种对美的需求之中。 本报记者 廖 卉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