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打击“野鸡大学”别只靠教育部门

来源:信息时报   2017-06-15 10:46:00

  2017年高招结束,志愿填报近在眼前,可千万别被虚假大学蒙蔽了双眼!6月12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本省135所正规高校名单,并公布了全国“野鸡大学”名单。本省“中原金融学院”“河南科技师范学院”等6所“李鬼学校”遭到曝光(《大河报》6月13日)。

  “野鸡大学”实际上就是虚假高校,他们利用高大上的名称欺骗考生,其中低分考生更容易被“野鸡大学”蒙骗。每年高考前后,教育部门和相关教育网站都会发布“野鸡大学”名单,其中不乏多次上榜的老面孔。比如,此次河南省教育厅曝光的“中原金融学院”、“河南华夏医学院”等,早在2013年某网站首发的《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中就赫然在列。

  对于一些野鸡大学“年年曝光年年有”,一些网友质疑教育部门是不是只曝光不查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近年来,通过教育部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查处,大批“野鸡大学”先后被取缔。不过,由于许多虚假大学的网络域名注册地在国外,网站数据可批量复制,建虚假网站成本低廉,极易改头换面死灰复燃。

  事实上,在查处之后,教育部门依然会对黑名单上的“野鸡大学”进行持续性预警。毕竟,我们不能排除不法分子变换新网址保留旧校名的诈骗手段。同时,即使每年不遗余力地曝光,“野鸡大学”名单的传播面和知晓度仍有其局限性。何况,每年都有新的考生和家长,他们未必知道这些野鸡大学的黑历史,因此还是有必要老生常谈,警钟长鸣。

  打击“野鸡大学”,固然是教育部门职责所在,但不能只是教育部门唱“独角戏”。要知道,“野鸡大学”之所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有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性土壤。少数因学历门槛在职称、升迁、待遇等方面受限的在职者或求职者,出于个人利益,明知“野鸡大学”的文凭是假的,也甘愿花钱买假。一些考生和家长相信有所谓的“内部指标”“合作办学”,很容易被骗子鼓动。而执法与司法机关对于“野鸡大学”的打击不力,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虚假大学的嚣张气焰。

  围观“野鸡大学”榜单,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自身的责任。首先,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加强对学历、学位证书的审核与认定,打消部分人员企图以“假学历”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让造假者失去市场。其次,考生及其家长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一些“高校”的自我宣传,而要在教育部门提供的正规高校目录中进行选择。此外,提高制假售假者的违法成本。“野鸡大学”网站,固然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骗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在银行开户实名制的背景下,完全可以通过汇款账号顺藤摸瓜揪出骗子,并以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张枫逸 公务员

标签:

责任编辑: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