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打击“野鸡大学”亟需走出“割韭困局”

来源:南方网   2017-06-15 10:34:00

  高考结束了,很快将开始填志愿,一些“虚假高校”也要开始作祟了。上大学网从2013年到2016年共曝光5批虚假大学名单,一些“野鸡学校”被曝光多次仍换个域名继续存在。381所虚假大学最全名单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别上当!(6月13日《澎湃新闻》)

  每年高考过后,随着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工作正陆续铺展开来,“野鸡大学”的曝光又一次跃入公众眼帘。381所虚假大学,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令人错愕的是,“野鸡大学”从去年曝光的210所升至今年的381所,数字不减反增,其“生命力”是何等的强健。“野鸡大学”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割不完的“韭菜”?既然有了这份黑名单,该如何顺藤摸瓜逐一进行打击和取缔?

  首先是从监管上发力。谁让“野鸡”在“下蛋”?几乎每年,都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以招生中介、高校教授、知名人士等身份欺骗家长,谎称只要家长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帮助成绩并不理想的考生顺利进入“名牌大学”。因此,有必要对各类虚假教育类网站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整治,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加大对虚假大学的查处力度,打好一套监管“组合拳”,从各种层面加大对“野鸡大学”的打击力度,挤压其市场生存空间,合力铲除其生存土壤,别让虚假大学“年年打年年有”继续疯狂上演。

  其次是对考生、家长和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要看到,国内院校数量众多,为准确识别“野鸡大学”增大了难度,一旦家长被以假乱真的包装和宣传所迷惑,不仅搭上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让孩子上了一所不明不白的“野鸡大学”。为此,教育部门及时主动公布具有高招资格的高校名单,并曝光“野鸡大学”黑名单,使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此外,转变考生及家长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使其增强自我保护和提高警惕。

  再者,需要提高犯罪的违法成本。有需求才有市场,不合法的需求制造了畸形的市场。在不少国家,若把这些野鸡大学所颁授的“学位”作正式学历来行使,会被当作刑事罪行,因为这是一种行使伪造文件的行为。因此,对于存在和已经肆意泛滥的“野鸡大学”,要实现零容忍,发现一个查处一个,进一步提高制假售假的机构及有关利益团体的违法违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一言以蔽之,再也不能任由“野鸡大学”如割韭菜般疯长。打击“野鸡大学”要实现标本兼治,亟需走出“割韭菜式”治理困局,仅凭每年这个时候“秋风扫落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形成刚性的常态的监管和执法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方可有望改写“野鸡大学”换个马甲招摇撞骗的历史。(黄春景)

标签:

责任编辑: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