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如何努力?
文学的多样性代表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存方式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以公共性符号的形式进入思想,对城市发展产生辐射作用。在论坛上,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作家代表毕飞宇、克拉科夫“文学之都”负责人西蒙?克劳斯卡先生和墨尔本“文学之都”负责人大卫?莱丁等人,从文化多样性和城市可持续化发展出发,共同探寻南京申办“文学之都”的发展道路。
“文学多样性的发展不可用外力控制,但是可以为它创造外部环境。”对于西蒙?克劳斯卡来说,文学和城市市民的互动,就是推动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那双看不见的手。
作家毕飞宇从人文关怀出发,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提出独到见解,“文学的气质就是淡定和从容的,它能让人的心真正安定下来。”一个的城市生活形态单一枯竭之时,文学能将它变得生动;当生活形态过于焦躁时,文学又会给予人们宠辱不惊的气质,“这一点,什么也代替不了。”毕飞宇同时强调文学与阅读的联系,“阅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在现实世界。阅读多了,书店多了,文学自然就发展起来了。”阅读也好,书店也罢,在毕飞宇的眼中,也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另一只手”。
文学的多样化是创意城市网络构成不可或缺的元素,可持续发展也同时体现在多样化的交流中。“‘文学之都’的申请,把南京这座城市的性格由内秀变成外向,我们就能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与国际‘文学之都’进行交流,这反过来对文化多样性也有影响。”黄梵先生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