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新年走“大运” > 要闻 > 正文

0

运河文化全民共享!常州文化遗产保护,值得铭记的2017年

来源:常州晚报   2017-12-21 17:25:00

  常报全媒体讯 对常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2017年是成果颇丰的一年。

  这一年,《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常州》正式出版;《人民日报》两次专题报道常州非遗抢救性保护和“非遗+互联网”传承传播经验……

  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常州人文精髓的见证和传承载体,对它们的挖掘保护、活态传承、宣传推介,增强了常州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向世界彰显、传播着常州魅力,也给市民的文化自信注入着深沉、持久的力量。 本版文图 赵文中 刘懿

  部分图片由市文广新局提供

  制度护航 

  为非遗保护确立制度和体系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非遗资源十分丰厚,全市现有世界级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53项、市级非遗项目128项,各辖市、区的县级名录项目351项。今年以来,如何以更高的站位保护、传承非遗,常州多方探索,收获了不少成果。

  今年,常州正式出台《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市文广新局社文处相关负责人雷虹表示,《办法》中明确了政府职能、健全管理机构、各项工作机制、优惠政策等内容。体现了常州通过地方立法确立相关制度,加强和完善非遗保护工作的决心。

  据介绍,《办法》有多处亮点,首先是明确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和分类保护。对列入国家、省、市、辖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制定项目保护计划,按照相应级别相应要求实行保护;同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特点和现状,采取记忆性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办法》还明确了对珍稀天然原材料的保护。雷虹说,与非遗代表性项目密切相关的珍稀矿产、动物、植物等天然原材料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物质载体,一旦某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原材料出现问题,该项目的技艺传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比方说,金坛封缸酒的原材料标粳米、常州萝卜干的原材料新闸红萝卜以及孟河斧劈石的原材料小黄山石材等。《办法》提出,应加强原产地资源的保护,鼓励原材料的种植和生产,保障非遗代表性项目原材料的优先供给,还鼓励科研创新,开发、推广和应用与代表性项目密切相关的天然原材料的替代品。

  《办法》还指出,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和参加与其称号不符或者有损、误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传承、传播活动,以及未被认定为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单位和个人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从事传承和传播活动这两类情形,将受到行政处罚。

  创新传承 

  引领公众共同关注、保护非遗 

龙泉印泥的纪录片《倾一生心血,浓千年国色》截图,图为缪德根抽出藕丝,成为制作印泥的材料。

  不少非遗项目来自于历史的生产生活,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让市民成为关注者、受益者,非遗项目才更有生存的活力。

  今年11月,常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印泥的纪录片《倾一生心血,浓千年国色》在网络上爆红,这段6分15秒的视频集中展现了龙泉印泥的传统制作工艺和传承人缪德根的数十年坚守。经《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等1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媒体的官方微博转发,常州探索的“非遗+互联网”传播模式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对于非遗,年轻人也有自己的方式了解它、走近它,比如“直播”。11月下旬,市文广新局就举办了“常州非遗技艺之龙泉印泥”直播活动,通过制作展示和粉丝体验等移动直播,让龙泉印泥活态展现。

  今年,常州还启动了对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传承人松纯、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秉方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深入传承人工作生活,记录“绝技”,挖掘非遗渊源。此外,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促进会等保护组织的成立以及“常州非遗大师汇”的成立,也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关注非遗、聚力非遗的浓厚氛围。

  科学构想 

  让一条河与一座城的关系更加和谐共融 

大运河城区段西段(中吴大道-连江桥)文化带建设意向图

  中国大运河常州城区段是常州目前唯一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自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以来,常州持续开展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让大运河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惠民工程,推动这项文化遗产实现全民共享和永续传承。

  市文广新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常州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发掘世界遗产大运河的文化价值,从文态、业态、生态、形态四个维度科学规划,立体推进,力求将大运河常州段打造成城市窗口的历史风貌带、全民共享的城市亲水文化带、绿色环保的生态示范带、品质提升的城市创意产业带。

  作为运河文化带的一部分,日前,常州编制的《中国大运河常州城区段西段(中吴大桥—连江桥)交通疏导及环境整治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未来,兼顾人文、经济、生态,总长约6.5公里的运河文化带将呈现水岸相融、资源相连的滨水休闲环境。

  今年6月10日,大运河申遗成功3周年之际,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常州首个以运河为主题的专题纪念馆——大运河记忆馆正式与市民见面。整个展馆面积930平方米,参观展线108 米,分为“运河历史”、“运河遗存”、“运河风物”、“运河儿女”、“运河新姿”五大部分,为传播运河文化、传承运河遗产、品味运河乡愁提供了新的载体。

  延续记忆 

  弘扬名人文化,研究古迹遗存 

大运河记忆馆

  名人纪念馆具有传承地方文化、加强社会教育的功能,是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一个特色。

  市文广新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位于晋陵中路北段西侧马山埠神仙观弄的黄仲则故居修缮布展工作完成,于9月30日正式开放。5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展示了诗人黄仲则的诗词魅力以及一生仕途坎坷的心路历程。

  另一方面,位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唐荆川纪念馆、周有光纪念馆,以及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新馆等名人纪念馆项目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今年,省文物局公示第三批江苏大遗址预备名单,11个大遗址中,常州有两个入选,分别为常州寺墩遗址和溧阳秦堂山遗址。

  其中,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的寺墩遗址,是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性遗址,也是中国最知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作为国家“十三五”文物规划重大项目的组成部分,目前,寺墩遗址专门保护规划正在有序推进。

  而位于溧阳市上兴镇东塘村委章村西300米处的秦堂山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今年在考古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揭开了6500年前江南文明最早开拓者的神秘面纱。

标签:

责任编辑: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