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新年走“大运” > 流动文化 > 运河传承 > 正文

0

让大运河滋润三地文化记忆

来源:北京日报   2017-12-21 10:28:00

  清波荡漾北运河,一河美景一河歌。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主要流经北京通州、河北香河、天津武清等地,全长140多公里。目前京津冀三地都在积极围绕运河的保护传承发力。整修堤岸、治理河道、改善水体、打造景观等一系列举措让这条古运河焕发出新生机。

  人们常说,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流经京津冀的大运河为三地增添了灵气,更带来了机遇。历史上,水上运输是大运河的主要使命。而到了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的今天,尤其是在四通八达的京畿大地,我们对水路运输的需求远非过去那般迫切。相比之下,生态涵养、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才是大运河更契合时代需求的“打开方式”。运河复航既可以催生一条生态休闲的“运河产业链”,为三地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又可以将沿岸景点串联起来,整合旅游资源、放大旅游功能,可谓一石二鸟。

  大运河承载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历史文化。三地恢复旅游通航,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可以将运河文化传承下去。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大运河凝结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中国智慧。流淌的千年间,见证了沿岸的沧桑巨变,融通了江南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北运河更是如此,波涛里泛着三地共同的乡愁记忆。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追求基于“地相接”的“人相亲”。大运河文化带正是一个富矿,深入挖掘其内涵,将为我们搭建深度交融的桥梁。

  让流动的大运河滋润沿岸的文化记忆,离不开统一的规划和作为。不同于江南古镇等具备清晰边界,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传承方面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行政区域,多头管理现象突出,沟通协调成本较大。京津冀作为协同发展的高地,理应从我做起、率先垂范。目前,北运河正式通航已经纳入顶层设计,但愿景化作现实,显然还需要更多具体而微的合作实践。比如,淤积严重的河道,河段上的一些桥梁、堤坝、船闸等,均是摆在眼前的拦路虎。只有交通、水利、环保、规划、文物等多部门联动发力,沿岸各段才能尽早串珠成链。

  古有诗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大江大河从来都是天然的纽带,联结起沿岸的人们,积淀着共同的记忆。北运河就是京津冀地区文化交融的源头活水之一。以高度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认真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三篇文章,三地一体化定能更具活力、更加顺畅。

标签:

责任编辑: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