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 物博鲜报 > 大咖物语 > 正文

0

当物联网遇上智能制造,让机器人更“聪明”

丁汉
来源:我苏网   2017-09-10 15:28:00

  《星球大战》、《变形金刚》、《剪刀手爱德华》中的机器人形象一定让你看得很过瘾,然而,你知道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吗?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又给机器人产业发展带去了哪些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今天来到了2017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峰会主会议, 跟你唠唠工业物联网时代,智能制造产业的那些事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

  【物联网,智能制造的强力助推剂!】

  中国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有三个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一个是数字化制造,这个是基础,数字化解决建模;第二个是机器人的多样性,会有从事各行各业的机器人;第三个就是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我认为核心在于机器,实质在于如何把机器性能发挥最大化。这三个技术都将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发展的强力助推剂。”

  数字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大脑”。数字制造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设计基础、虚拟仿真技术、控制技术、车间管理机制、还有协同技术都离不开数字制作。

  传感器是智能制造的“血脉”。工业物联网的核心三要素会带动传感器的发展,传感技术会进化成无处不在的传感,由无处不在的传感带来大数据分析基础。人工智能技术最重要的是怎么样把人类智慧与经验能够迁移到机器上,也就是模仿。这个迁移需要各种传感器,包括视觉力觉、触觉、听觉。如何对人类行为进行编码、表征,都是将来学术界面临的挑战。

  以及机器如何在模仿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技能,这也是人工智能在工业物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工业物联网涉及的范围很广,但还是依赖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最核心的是实现产品创新。从制造技术创新到产业模式创新,最后实现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牵引,有了好的产品才能有附加值。

  我国制造业从2008年以后进入转型阶段,转型阶段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高端。但丁汉也表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路可以稍微慢一点,制造业转型升级也需要一个过程。慢工才能出细活。”

  【未来机器人,既是“能工”,又是“巧匠”】

  现实中的机器人和我们在电影大片里看到的不一样。机器人从1959年诞生到现在,从在制造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慢发展到在老人护理、太空探索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是“大力士”,有比人类强壮得多的“肌肉”,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但一些需要巧手的工作还是做得不尽人意。

  以前的机器人,重在“机器”二字,将来的发展中“人”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即机器的智能会不断增加。将来随着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机器人不光是“能工”,还会是“巧匠”。“我相信工业物联网技术,一定能够助推机器人的未来发展。”

  【机器人不会“抢饭碗”,人机共融是发展新方向】

  “机器人不会最终取代人的一切岗位,未来应该是人机共融的环境。人发挥人的优势,机器发挥机器的优势,操作者和机器人在各种环境中自然交互,完成复杂的工作。”

  智能制造最后核心目标是走向人机共融的时代。共融机器人技术可能会成为引领全球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

  而机器如何与人协同合作,机器人如何理解人的意图,对机器人的挑战非常大。未来的机器人结构不一定是我们现在见到的钢铁之躯,甚至有可能是“软体”;不一定是传感器,还有多模式的传感器。机器人和人类的双向认知,是共融机器人最前沿的研究。

  “我和中科院院长担任这个计划的组长和副组长,想在未来机器人尤其是共融机器人方面能取得一些原创性结果,推动我国机器人研究的发展。”

  【无锡研究院:为中国制造攻下堡垒】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在无锡设立研究院,致力于升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核心是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行业的发展,

  “中车跟我们联合成立了无锡中车智能装备公司,希望无锡中车智能装备公司成为中车智能制造的排头兵,包括高铁加工在内的重要工程也在进行中。我们也开发国内首款面向叶片加工的自主商用软件,在无锡本地做了几年,叶能叶片高精加工,已经在相关行业得到很好的应用。”

  “中国制造走向强国道路上有很多堡垒,无锡研究院将率先攻下那么几个。”

  如何围绕制造业进行创新转型升级,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课题。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会为智能制造提供美好愿景,为智能制造发展带来强大的支撑。

标签: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苗津伟